在艺术溯源中凝聚文化自觉与自信
9月29日上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大系”项目启动于2005年,至今共收录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包括绝大部分国宝级作品,是目前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这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因何成于浙江?项目启动之初,藏于浙江文博机构的重要古画数量寥寥,团队主力浙江大学甚至没有一张早于清代的画作。17年来,“大系”团队遍访全球200多家文博机构,将万余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收入囊中”。有时,为了拍摄一幅作品,他们不惜背着100多公斤的设备,多次登门拜访隐于深山的海外文化研究机构……回望“大系”的盛世修典之路,和浙江的经济繁荣、改革活力、科技加持一样不容忽视的,是深藏于浙江人骨子里的文化自觉——以发自内心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迎难而上、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挖掘文化资源、延续文化基因、展现文化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几年,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一股文化“还乡”与“寻根”热渐成气候。从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引发关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舞台,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渴慕与日俱增。然而,“需求侧”的“井喷”,也凸显出“供给侧”的不足。那些唯利是图、喊出天价的国学班,那些扭曲历史、胡编乱造的历史“雷剧”,那些一拥而上、罔顾事实争抢名人故里的地方……凡此种种,都是缺乏文化自觉的表现,如此发掘传统文化,非但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反而会让文化失色、让传统蒙尘。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文化资源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文化自觉。就像17年如一日坚持“文化长跑”的浙江“大系”团队,挖掘古画资源,他们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把散落天涯海角的国宝挖掘出来、记录下来;延续千年画脉,他们以大量珍稀的图像文献还原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构筑成一部承接古今、联结世界的鸿篇;展现文化魄力,他们创新运用5G、云计算等黑科技,让传世珍品实现数字化重生……不求一鸣惊人、不求立竿见影,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一砖一瓦地积累、一代一代地传承,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创造了一场又一场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文化盛宴。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嘉兴是“两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文化的弦歌在这里绵延不绝。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保护的自觉,更好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传承的自觉,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以守望的自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公众、走进生活、融入时代,不断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进群众家国情怀。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最终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沿着“大系”团队的足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不断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就能让文化自信成为对标“两个先行”、奋进“两个率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