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 | 关于白露的习俗与民俗风俗 

时间:2022-09-07 13:52 发布于:传统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今日白露 | 关于白露的习俗与民俗风俗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传统习俗:饮茶酿酒白露浓重

白露是八月的节气,此时大江南北,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桂花恰好是白露的应节花木,可食用、可药用,还是香料,此外,在古代也被认为是吉祥的植物。《吕氏春秋》中说,“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招摇即《山海经》中所说的“招摇山”,山上多植桂花。在江浙一带,有白露时分酿造桂花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陈酿的桂花酒有“健脾胃、助消化、解郁气之效,因此在秋天饮桂花酒,正符合时令的特征。

此外,秋天也是菊花开放的季节,古人也会制作菊花酒、菊花茶,并认为这些饮品也都有降躁去火的功效,可以降低秋天干燥的气候对人的影响。

在南方,还有采集“十样白”的风俗,高巍说,“一般是十样名字中有‘白’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等,以之煨乌骨白毛鸡,以应白露这个节气的名字”。

白露一过,湖南资兴的“同名米酒”也开始酿制了。居住在湖南省资兴市各村、镇的村民,家家有着自酿米酒的习惯。取早已成熟的大米,通过蒸熟、发酵、蒸馏等过程,制出味道浓郁的美味“家酿”。其中,位于资兴市北部的一些乡镇,把以糯米酿制的米酒称作“白露酒”。取名虽与白露节气没有直接关联,但其酿制时间一般多为白露之后天气渐冷时。相比普通米酒,当地的“白露酒”味道更甜,价格也更高。而十年、二十年陈的白露酒,在当地只有家里有大喜事时才会拿出来喝。

图片

白露各地传统习俗

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白露米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饮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收清露

《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打枣

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只是用力要轻,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这种情况老人家形象地称之为“打聋”。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