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文化馆开展非遗糖画留守儿童研学活动 

时间:2022-08-29 13:53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8月26日上午,由萍乡市文化馆、萍乡市未成年保护中心、莲花县文化馆主办的“研学探非遗·匠心少年传”非遗糖画留守儿童研学活动在莲花县良坊镇梧岗免费托管班举办,28名青少年儿童乐于其中。活动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研学探非遗·匠心少年传”品牌活动,萍乡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钟文萍、莲花县文化馆馆长李金娜、萍乡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黎敏、易艳梅,萍乡市文化馆各部室主任、在职党员共同参加此次活动。特邀萍乡市安源糖画非遗传承人方泉为孩子们教授糖画制作技艺,方泉老师的爱人郑仁德先生为文化志愿者。

研学活动分三个部分开展。

一是“安源糖画”项目介绍。方泉老师为孩子们讲述“安源糖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知识。糖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时期,是在明代“糖丞相”传统技艺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一种工艺美术,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把糖放入锅中温火熬到可以牵丝时,可以绘画出各自精美的图画和各种造型,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流传至今。

二是技艺展示。方泉老师现场以红薯糖为颜料,以勺为笔,进行现场技艺展示。只见她手拿勺子,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一气呵成画出造型,再粘上竹签,用铲刀将糖画铲起,一副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完成了,观之若画,食之有味,不禁让人感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看得如痴如醉,也跃跃欲试。“我要做小白兔”“我要做蝴蝶”“我要画一条龙”……

三是学生体验环节。方泉老师把孩子们请上场,手把手教他们挨个体验糖画的制作。糖画制作技艺虽然看着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就难了。孩子们亲身体验时,有的画得太快或太慢,有的则在铲画的时候太用力将糖画弄碎,排在后面的小朋友一边观看,一边说着要想制作的糖画内容。在方泉老师悉心指导下,浓香的红薯糖液通过勺子在石板上一提一顿、一放一收,瞬间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小兔子、金鱼、蝴蝶、马、年等各种动物和“好好学习”等糖画字。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小朋友们脸上洋溢出甜蜜的笑容。

能吃能看还能玩,孩子们总是最能感受糖画的魅力。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通过活动的举办,让非遗糖画研学走进留守儿童,走到孩子身边,让学生们能通过体验来喜欢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营造乐意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使青少年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