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遗亮相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2022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暨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于8月25日至2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
工作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扎实做好非遗研究、保护、传承、利用、传播等工作,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全面提高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河北、浙江、山东、河南、重庆、云南六省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会议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太极拳”“送王船”项目颁发了证书。
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共设有“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来自全国各地的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我省曲阳石雕等20个国家及省级非遗项目、16位传承人参加了此次展会。
在“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板块,我省以图文形式展现了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非遗保护成果,以及从我省8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6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优选出的传承实践案例。
在“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板块,我省精选了邯郸磁州窑烧制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泊头生铁冶铸技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吴桥杂技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雕漆技艺、传统造船技艺、京簧竹刻、冀州田园棉手织布技艺、石影雕等省级非遗项目参加展示,体现大运河文化、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的成果及特色非遗项目和保护传承实践。
现场展出了景泰蓝《红心向党 贺岁百年》、石影雕《千里运河图》(沧州段)、磁州窑《写意荷花大圆瓶》《现代陶艺余》、威县织字土布《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等近千件作品。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爱国、石影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士英等在现场与观众交流互动。吴桥杂技传承人万毅表演的传统戏法绝活《三仙归洞》,不断引起观众的喝彩。
十八大以来,我省共设立了572家非遗工坊、8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0个省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带动的脱贫人口43637人。在“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板块,我省衡水内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赞皇县原村土布非遗工坊、河北鑫特园林建筑雕塑非遗工坊、曲阳定瓷非遗工坊等4个非遗工坊参展。展区里,衡水内画的精美摆件、茶叶罐,定瓷的茶具,赞皇原村土布的传统织布、服饰,曲阳石雕的炎黄始祖雕像等无不让人啧啧称叹。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