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连接过去与未来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时间:2022-05-19 09:22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连接过去与未来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5月18日,“观过去、展未来,砥砺前行”图文展在昭明台广场举办,集中展示了博物馆行业发展、市博物馆新馆项目进展、文创产品开发等情况以及我市在考古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成果。

图文展梳理了襄阳地区的考古成果,从中选取部分重要考古发现,以时代为序,以图片为媒介,展现一脉相承、传承有序的“襄阳风日”。

雕龙碑遗址地处中国古代南北文化接壤地带,距今已有6000余年,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处彩陶遗址,其光彩可与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相媲美。郭家庙墓群(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公墓”,所出青铜器铭文涉及曾、邓、卫、弦等国,这对于曾国历史的研究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菜越三国墓位于樊城区菜越社区,共出土器物206件(套),为研究襄阳三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马就在这里出土,该青铜马是目前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堪称“中华第一青铜马”。

目前,凤凰咀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该遗址四周有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距今约5200年至3900年,这将襄阳建城史又向前推进两千多年。

这些考古成果成为市博物馆陈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决定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的博物馆软硬件设施将达到全国同类城市一流水平,成为展现省域副中心城市风采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地标性建筑。市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85亩,共有3组地上单体建筑,分别为学术报告厅、综合馆、修复中心。“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新馆开放后展出的文物将由800余件(套)增加到4000余件(套)。”市民林先生对市博物馆新馆充满期待。

“博物馆里看得见历史,望得见未来。”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不仅要把考古发现研究透,还要把文物展示好,让古代的社会生活“活”起来,让市民更了解这座古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节选自襄阳日报 张亚婷 李晓楠)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