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正在成为近悦远来、令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汉服邂逅公园
城市更添魅力
高祎恩 胡宁
本报记者 高祎恩 实习生 胡宁 文/图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渝城义渡逢。
近日,不少汉服爱好者随春光一道来到我区,大渡口公园、中华美德公园、揽江公园……处处可见他们峨冠博带、裙袂飘飞的身影,或漫步栈道、或穿花拂柳、或吟诗抚琴,在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公园里上演了一场华丽的“文化穿越”。
有文化的公园,才是汉服良配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裁缝吴婧语身着一袭汉服,在中华美德公园花丛边拍照。“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如果能开一间汉服定制工作室,那就更好了!”吴婧语对记者吐露了心愿。
老家在涪陵的吴婧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通过拜师学艺,她成为了一名专业裁缝,除了制作汉服外,平时还喜欢到处寻找适合与汉服“邂逅”的地方。
“为什么喜欢来大渡口?”记者好奇地询问。在吴婧语看来,汉服不是时装,而是一种文化。有文化的城市公园,才能吸引来汉服爱好者。
“几年前,我陪同朋友来大渡口看房子,偶然经过中华美德公园,当看到园中的长廊、莲池、楼亭时,我停下了脚步,这里很有苏州园林的意境,太美了!”吴婧语告诉记者,她很喜欢中华美德公园呈现出的浓厚国学风,于是,经常邀约三五好友,穿上汉服来这里拍照。五年前,她干脆选择落户在了大渡口区。
据介绍,吴婧语有一个叫“重庆汉服活动群”的微信交流群,群友是全国各地的汉服文化爱好者,当群友们看到吴婧语在大渡口公园、中华美德公园等地拍摄的汉服艺术照时,都被惊艳到了。2021年4月份,20多位慕名而来的汉服文化爱好者齐聚大渡口,不仅把几座颇有名气的公园全都打卡一遍,还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App,把当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和公园文化直播出去。
“他们说肯定会再来!”吴婧语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大渡口寻找门店,希望开一间汉服定制工作室。“这里有文化,而我有梦想,一定能擦出火花。”
多彩城市生活,汉服增添亮色
前不久,新天泽国际广场与渝文艺协汉文化专委会联合举办了第三届汉服文化节花朝节活动,来自全市不同区县的300多名汉服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除了百人汉服巡游和文艺表演,现场还设计了国风集市、汉服文化体验、礼仪文化大讲堂、传统皮影戏等充满传统趣味的互动项目,让广大汉服爱好者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领略了“公园大渡口 多彩艺术湾”的魅力。
今年27岁的汉服爱好者李鹏,原先住在巴南区,不久前才搬家到了大渡口区,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汉服文化节花朝节活动。“其实,巴南与大渡口距离很近,开车最多半个小时。但是大渡口公园多、空气好,适合宜居,我们就搬来了。”李鹏半开玩笑地说,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渡口许多公园里经常会出现霓裳飘飘的“仙女”,她们身着汉服抚琴弄剑、撑伞漫步、穿花拂柳,远远望去美丽极了。
李鹏说,自从搬来大渡口,他就找到了“组织”——玉仙阁汉服体验馆。“双山公园、白居寺公园、义渡公园、心湖公园……我已逛过大渡口的不少公园了。”李鹏告诉记者,大渡口的确是一个全域公园城市,星罗密布的公园完全可以承载市民们跳舞、唱歌、跑步、健身、遛娃等多彩生活,每天幸福感满满。
“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热升温,其背后蕴藏的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统文化的复兴。”据新天泽国际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活动主办方希望把传统文化纳入公园城市这张名片,让广大老百姓及汉服文化爱好者,能更好地享受公园之美,领略文化内涵。
近者悦远者来,这边风景独好
“三月春光无限好,桃红柳绿露新芽。我相信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生态环境、文化魅力等,足以支撑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今年45岁的陈元,是我区一名退休老师,也是一名汉服文化推广者,退休后本打算去北京跟孩子生活,但是这里的生态、环境、空气、文化都越来越好,把不舍离去的她“留”了下来。
近年来,大渡口坚持生态立区,从城市品质提升着手,按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思路,对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社区绿园、乡村田园、森林乐园等实施提档升级,精心做好山清、水秀、林绿、花香、景美等文章,推动城市空间和公园形态有机融合,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景的公园城市。
目前,我区类似于大渡口公园、揽江公园这样集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共有19个,而且每个公园面积都不小于5万平方米,这些公园就像“天然氧吧”,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
如今,漫步我区各大公园,随处可见汉服爱好者的汉服秀,仙气飘飘的汉服爱好者所到之处,都会赢得不低的回头率。“汉服热”不仅成为一种文化,也成为了“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渡口正在成为近悦远来、令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题图照片 记者 钟戈 摄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