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优化公共服务 赋能美好生活 

时间:2022-05-19 09:21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优化公共服务 赋能美好生活

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文旅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加强精品创作,坚持以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为抓手,展现历史厚度、彰显文化魅力。

市博物馆优化工作方式,把“襄博鉴宝”等公益文化服务延伸到市民身边。5月18日,市博物馆联合市收藏家协会举办“2022年襄博鉴宝”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鉴宝活动采取现场鉴定和上门鉴定的方式进行。

活动主会场设在市博物馆,分会场设在樊城记忆生活馆。当天,来鉴宝的市民纷纷亮出家藏“宝贝”,携带字画、瓷器、玉器、钱币、古籍等多种藏品。专家们现场鉴宝,和大家面对面交流收藏知识。

藏友谷先生拿出家中收藏的《花鸟四条屏》向专家们请教。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李少国说:“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俞致贞的作品,在章法构图、用墨设色、审美追求上,都呈现出大家风范。”听完专家的点评后,谷先生很高兴。

藏友闫先生将双联佛造像和钱币带到现场。专家鉴定后说,双联佛造像为鎏金样式的青铜器,初步推断是唐代器物,值得珍藏。

胡女士的藏品清晚期石印版《康熙字典》已在家族中传了四代,其父亲还在上面留言,专家们纷纷为这件“传家宝”点赞。

当然,现场也少不了充满“故事”的仿制品与工艺品,这让专家们哭笑不得。

为了方便藏友,市博物馆还组织专家上门免费鉴宝,把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在襄城区藏友杨勇家中,记者看到一块重达2吨多,形似蟾蜍的石头。李少国鉴定后说,该石为藏瓷,体积大、形象完整,较为少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家住庞公的樊女士也请专家鉴定一块汉白玉雕。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万凯鉴定后说:“这是一块汉代的汉白玉雕,刻有朱雀铺首衔环图案,为古建筑构件。”“我很早就想参加鉴宝活动,但是这件汉白玉雕太重,不方便搬运。这次专家上门鉴宝,真是太好了!”樊女士为鉴宝活动点赞。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古玩收藏持续升温,收藏群体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市博物馆文博专家梁超提醒,民间收藏者应该先了解收藏知识再进入收藏市场,避免盲目参与带来经济损失。

此外,“邮票见证历史 共享中华文明”专题邮展也在市博物馆序厅展出,展品为我市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多年珍藏之物,分为文物、生肖、历史、其他类别,共19部42框。其中,不少展品与襄阳历史文化有关,一些展品上有三顾堂、多宝佛塔、诸葛亮等文化元素。5月18日,我市集邮爱好者还把盖有湖北襄阳“国际博物馆日”集邮展览纪念邮戳、贴有市博物馆门票的信件寄往全国各地。

博物馆的力量体现在可以与更多人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节假日,全家老少一起走进博物馆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市博物馆的“打开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从馆内到馆外,汇聚文化、教育、旅游、文创等各类社会资源的“博物馆+”平台,让更多人爱护文物、了解历史、记住乡愁,体悟温暖与感动。

内容选自 襄阳日报 张亚婷 李晓楠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