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时间:2022-03-30 09:00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更为城市发展培根铸魂。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富矿,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让人文厚重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在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的路上,桐城的步伐清晰而坚定。

顶层设计   梳理城市文脉

山环水绕、气候宜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桐城繁衍生息。周朝置桐国,因适宜种植桐树而得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桐城县,距今已达1200多年之久。连绵不断的历史进程、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众多积淀深厚、影响深远的历史遗存。

纵观桐城古城,以山为屏、以水为脉,城池轮廓近乎椭圆,形似龟壳,寓“城固民安”之意,街巷布局完整、风貌建筑成片、格局气韵连贯。六尺巷、文庙、北大街、东作门、紫来桥……漫步其间,俯拾皆是风光胜迹,旧日的文都之风得以窥见、引人遥想。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对一个城市来说,留住历史文脉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近年来,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先后出台《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桐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桐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规定》等,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科学推进名城保护与老城更新,让前人留下的文脉见证成为人们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为全面掌握文物基本情况,我市精心组织、深入摸排,踏遍每一条街巷,丈量每一寸土地,最终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普查文物点的数量与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206处历史建筑、506处不可移动文物……正是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为桐城儿女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精心保护   留存历史印记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是第一位。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从整体着眼,我市注重原有格局风貌的保护与协调,同步推进历史城区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修缮整治等,让每一处空间都成为述说历史沧桑、展现文化魅力的阵地与窗口。

春日的阳光下,位于南大街的凤义兴商号楼维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工人师傅们正忙着对木质结构进行油漆。凤义兴商号楼为清代巨商凤士标所建之商铺和住宅,结构精巧,朴素美观,仍保留着清晚期徽派建筑的特色。据施工现场负责人张先发介绍:“我们施工队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一砖一瓦都是传统标准,通过精细化施工,力求完美还原这座古建筑的原风貌。”随着油漆的一笔笔绘上,这座古楼也愈发光彩熠熠,与南大街上众多历史建筑相映生辉。

从点滴入手,我市严格控制古城核心保护区和历史风貌区的建设高度及历史街道走向,对古街古巷实施“微创手术”,通过循序渐进的治理修复,用“绣花功夫”留住老桐城的味道。行走在麻条石铺就的街道上,两侧土木结构的商住楼鳞次栉比,一色的青砖黛瓦,镂空雕花的窗棂门楣,棱角高耸的马头墙,入眼的每一处细节都真实的呈现出岁月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淀,让人仿佛走进一个古老和现代交错的梦境里。

如今,国保单位桐城文庙和张廷玉墓,其内在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已竣工,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省保单位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维修项目完成。左忠毅公祠、姚莹故居、方以智故居、左家大屋等一批文保单位也基本完成本体土木维修工程。

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拂去了“文化珍宝”所覆盖的岁月尘埃,让文物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更为城市增添了古风新韵。

合理利用   惠及民生福祉

历史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更要“活起来”。如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我市一直在不断探索。

自2020年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正式启用后,一批批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该馆是继徽文化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之后,全省第三家“国字号”博物馆,辟有桐城派文物陈列、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等地方特色陈列,充分呈现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这里面的文化展陈博大精深,特别是明清时代的展品很多,让我对桐城历史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今天来得太值了!”游客叶先生不由感慨。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我市深入挖掘和阐释历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让文物之光穿透历史,激发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面向海内外开放,依托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打造出的桐城革命史展馆盛装上线,左忠毅公祠完成《丹心贯日浩气成虹》陈列布展,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六尺巷文化片区策展工作安全有序推进中……矗立在桐城大地上的文保单位正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传统教育基地、党建活动基地。

民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为推动文物走下“高台”,来到群众身边、融入日常生活,我市积极打造《桐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图片展》《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等精品展览,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不断为群众献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鲜营养的文化大餐,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社会沃土和民众内心,为打造“人文胜地”提供有力支撑。

放眼桐城,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在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上,续写“古今交融、诗与远方”的崭新篇章。(潘皓月 金洁)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