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博物馆馆藏“温州府铸造”铭铜铳 

时间:2022-02-09 09:16 发布于:收藏频道编辑:A001  来源:晋江市博物馆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温州府铸造”铭铜铳

现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2001年经福建省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铳黄铜铸造,由前堂、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构成。通长81.8厘米,口内径16.3厘米,外径22.4厘米;腹围86.3厘米,尾銎内径16.3厘米,外径24.5厘米。前堂呈筒形,圆唇、宽沿、口微侈,口沿铸固箍,膛内壁尚残留一铁弹;双兽首耳;药室外凸呈椭圆形,上有小孔状药门;尾銎中空呈筒状,外沿亦铸固箍。铳身外壁有六道环小箍。前堂下部阴刻竖向楷书“温字捌号”。铳身上部亦镌刻有三排竖向铭文。右侧刻铭“嘉靖三十二年孟春吉日”,中间为“温州府铸造”,左侧刻“耆民张元钲铜匠池魁”。记载了铜铳的编号、铸造时间、机构、铸造人员等,对中国火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铳身还有“铳重二百七十斤”的刻文,表明该铳的铸造流程得到严格把关。

该铳系1999年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退潮时在中潮区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铁炮、铜锣等文物。2006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在深沪湾进行水下文物调查,在铜铳发现区域找到了疑似压舱石等遗物。学者结合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在泉州沿海频繁活动的史实,推测其可能为明末清初郑成功部队的遗物。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