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三强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剑河县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制度规范、道德引领,加强文明创建,不断提高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强化制度规范。出台《剑河县关于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引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由寨老或退休干部等人员担任会长和副会长等职务。建立红白喜事报备制度,明确婚嫁彩礼最高额度,根据各地区经济实际情况,最高不得超过3—5万元,婚嫁彩礼数目必须到红白事理事会登记备案、报备,由理事会进行审核。同时,规定红白喜事酒席桌数最多不能超过20桌,推行红白喜事桌数承诺制度,进一步对婚丧事宜办事流程、酒宴标准、规模及惩戒约束措施等进行规范,对传播封建迷信、超规定办理酒席等行为上门进行劝告制止与批评教育,有效规范村民风俗习惯。今年以来,劝告制止传播封建迷信行为21次,劝阻乱办酒席35次。
二是强化道德引领。通过板报墙报、院坝会、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应急”广播等形式,开展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乡风、家风;围绕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剑河好人”等时代新人评选活动。整合乡村文化阵地资源,通过建立乡村文化传习基地,组织村民学习手工技艺、传统民歌、传统舞蹈等民族文化的同时培训村民道德,并以户为单位建立村民道德档案,记录学习培训和做好人好事情况,定期公示表扬;将“积德榜”作为重要抓手,与道德讲堂同步建设,相互补充、共同推进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通过乡村文化传习基地培训村民1200人次,举办移风易俗主题讲座24余场,开展评选活动10余次,评选道德模范32人。
三是强化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用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乡村民歌赛、红歌赛、水龙表演、篮球赛等民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四大提升”提升行动,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制度,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美化乡村环境,提升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改好村民卫生习惯。
同时,结合农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挖掘和整合农耕文化资源,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村史馆或农耕文化展馆,成立民间文艺传承团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民间文艺人才,提升乡村文化色彩。截至11月16日,剑河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11个、州级文明村14个、县级文明村176个。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