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你们想要什么样的“城市文化新空间”? 

时间:2021-10-08 15:40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无锡日报

国庆长假,锡城游人如织。

公园景区、文化场馆、街头广场,在一处处崭新的文化空间里,人们参与活动、品味文化、感受城市,尽享美好的假日生活。

在新鲜出炉的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打造100个城市文化新空间”被明确提及。

然而,究竟什么是城市文化新空间?

这些空间将如何提升城市文化服务的能级,从而更好地凸显城市气质,彰显城市文明?

文化新空间“新”在哪?

老地方有新味道,加入文化味,成为文化新空间。老钟楼图书馆一直是锡城文化味最浓的地方,经过修缮,馆内的各种设置都恢复了生机,而各种展览也为它增加了活力。

这个国庆假期,馆内的千纸百态艺术成了亲子游的好去处,锡城的画面也因此“登上央视”。

在修缮一新的锡剧博物馆外,不少市民游客与“太湖一枝梅”logo合影。虽未正式完工开放,但节前,这里已经为锡剧爱好者们开放了一场提前探班。

参与探班的小音告诉记者,新鲜感扑面而来:一幢江南传统风格的建筑,室外空间改装成了一个园林式庭院,流水潺潺、亭台楼阁。一楼设有文创生活馆,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锡剧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镌刻在台阶上,拾级而上,二楼通道内,以多媒体和图文、实物展陈的方式,将锡剧历史娓娓道来。二楼的剧场设计成了茶座模式,优雅舒适的环境中,他们欣赏了《拔兰花·东方日出》《青蛇传·十八年》《柜中缘·手引金针》等锡剧折子戏。

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新亮相的锡剧博物馆将会是一个集观演、研学、休闲、品茗、文创产品展售等于一体的锡式生活综合体验空间,为市民游客带来文化新体验。

文化新空间也意味着“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布点更加合理。“一放假,到处都是‘人从众’,这里环境很好,看看书,写点东西,很安静,也很方便。”七天假期,家住华庄街道万欣社区的刘女士带着女儿在家门口新开的图书馆里呆了三天,母女俩特别享受与书相伴的惬意时光。这是无锡市图书馆与社区共建的万欣社区分馆,先期上架了8000余册图书,少儿图书就占了四分之一,为居民建起家门口的大书房。

今年,随着无锡市图书馆双虹园景区分馆和万欣社区分馆的开馆,我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成员馆已达30个,遍布各区,出现在街道社区、公园景区、综合体、地铁站、医院等不同场所,极大充实了锡城“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文化新空间能够做些什么?

文化新空间形式不限,重点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内容,以“新”制胜,满足公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东林书院“东林拾忆”小剧场更加成熟,园林实景演出与民俗风情相融合,给市民游客带来立体化的游园体验。

书院管理方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空间,使其展现地方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留住游客。

有了文化内容的注入,普通的城市空间才有了文化禀赋。

这个假期,金海民乐团的成员们十分忙碌,从家门口的“和文化节”到二泉映月小剧场的演出,这个“草根”乐团有了更多的舞台,“我们是有17年历史的五星级民乐团,演出机会越来越多,这不,我们又新排了几个曲子。”乐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庆期间,“‘教我如何不想她’纪念刘半农先生诞辰130周年摄影艺术展”在运河外滩美术馆开展,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前去打卡。小红书大V亭亭说:“这里靠近运河,充满艺术气息,特别好出片。”

在日前评出的江苏“运河百景”中,运河外滩休闲街区榜上有名,运营方也将这里朝着艺术交流新平台的方向打造。

近年来,沿着古运河、大运河,北仓门艺术中心、蓉运壹号、溪南公馆、运河外滩、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地标都在朝着文化新空间做功能提升和内容更新,形成了一个个新的文化消费盛地。

让文化新空间加速“生长”

这个国庆假期,中山路沿线的街头艺术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崇安寺的秋季音箱季令人眼前一亮、南长街贺弄小广场成了文创花车市集……

一处处城市文化新空间加速“生长”,让城市生动起来,让人与城市互动多起来。专家们也表示,城市文化新空间的布局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要想留住人们的脚步,更需“软件”支撑。

“城市越来越有文化味,文化内容与呈现方式也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地曲高和寡。”文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轻的民乐团创新编排了动漫民乐、无锡元素曲目等既接地气又满足年轻审美的演出,大获好评,“正在进行金庸系列民乐创排,应该也能令人眼前一亮。”他说。

古运河畔的运河小剧场正在招募话剧演员,未来,沉浸式游园表演、实景话剧的形式将成为运河小剧场的主要呈现内容,“不仅是专业的话剧演员,兼职的演员甚至是表演爱好者都能加入,我们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项目中。”承担运河小剧场运营的原石剧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未来的文化空间里,人们应当深度参与,不仅是欣赏者更是文化艺术内容的表达者。

“这些空间让传统和地方文化以鲜活的姿态走进我们的生活,让不同形态的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创意和梦想放置在这里。”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实施“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将有节奏地实施城市文化新空间布局,让文化深入城市肌体,丰富精神生活体验,进而助力城市文化个性的塑造。(记者:韩玲、张月)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