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同古城既要有烟火气又要有人文特色
现 状
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步伐
大同古城墙全面合拢、护城河全线贯通后,城墙周边道路畅通,古城保存了较好的街道和里坊格局,鼓楼周边风味小吃初具规模,大同古城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但是,古城旅游缺乏主题和亮点,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步伐,一些极具文化和观赏价值的文物资源综合效应未能有效发挥,游客难以长时间停留。
分 析
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在历史演变中保留下来的古城传统街巷肌理、建筑布局以及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是一座古城的骨骼和灵魂,也是古城的风骨所在。历史街巷、文物遗址、古宅老店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看点,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让古老、珍贵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振兴发展做贡献。
建 言
古城既要有烟火气又要有人文特色
民建大同市委员会建议,古城开发要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抢救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抢救第一,保护第二,开发第三”三个层次来进行。
在古城保护开发中,既要注重对新引入商家的筛选和引导,着重引入与古城特色相融合的商家,如古玩、字画、布匹等;又要注重对原住居民生活本色的保留,构建一座深度融入城市生活的古城。这样可以避免古城保护与城市生活的割裂,进而保证一座“活生生”的古城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商业活动与古城复兴的融合,呈现古城的繁荣景象:风格迥异的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长街古巷商幡招展,独具特色的老字号商家牌匾林立,让游客徜徉在古老街道上,尽情领略别具特色的古都大同市井风情。
张伟莉委员认为,应以“绣花精神”持续推进大同古城的复兴与发展,加强历史街巷、文物遗址、古宅老店等的保护,开发具有大同特色的旅游品牌,以文物古建匹配周边商业定位,建设传统民俗客栈和民俗表演、特色餐饮、手工艺品等旅游服务场所,形成配套完善、具有人文特色的一体化景区和大型旅游集散中心。
古城东南片以关帝庙、府文庙为重点,建设主题文化街,构成文化展示、民风浓郁的传统文化风貌区;西南片以华严寺、善化寺等古建筑为重点,构成宗教建筑展示和传统民俗、商业文化相交融的历史文化区;东北片以代王府和柴市角街传统风貌为重点,构建文化展示、旅游服务和谐共生的文化产业区;西北片以复原总镇署、府衙和传统民居建设为重点,构成官署建筑文化与民居建设文化结合的展示区。(大同晚报 崔莉英)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