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仁发(传)《五王醉归图》的几点质疑
原标题:对任仁发(传)《五王醉归图》的几点质疑
一一李亮
苏富比即将拍卖的任仁发(传)《五王醉归图》,拍卖图录中这样介绍:“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登基前,在兴庆坊西南方置楼,常邀请诸王宴饮,赋诗燕嬉,感情深厚,此典故常用作赞扬其敦睦兄弟之情。本幅便是描绘其身为临淄王时,与四位兄弟出游饮宴,醉后策马归途的景象。画中主角包括李隆基长兄宋王李宪(679—742)、二兄申王李㧑(约682—724)、四弟岐王李范(686—726),以及五弟薛王李业(686—734),另尚有四名侍从,合乘九匹骏马。”
但是只要稍微了解唐玄宗,就知道这段话的描述曲解了史实,与此图描绘的人物并不符合。
一、画中五人老态龙钟与年轻的“五王”不符
《旧唐书》卷九十五“列传四十五·睿宗诸子”原文记载:“初,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閤,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宪于胜业东南角赐宅,申王㧑、岐王范于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业于胜业西北角赐宅,邸第相望,环于宫侧。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先天”即唐玄宗的第一个年号,开始于登基的712年。由上面的史料知道,唐玄宗还没有登基之前,与兄弟们住在长安的兴庆坊,各有宅院,叫做“五王宅”。而登基之后,改兴庆坊为兴庆宫,建花萼相辉楼,常召兄弟“登楼同榻宴谑”。所以拍卖图录中介绍“唐玄宗登基前,在兴庆坊西南方置楼”是错误的。
本图既然称为《五王醉归图》,那画的自然是唐玄宗未做皇帝甚至是未被立为太子之前,仍是“临淄王”的时候。因为做了皇帝,出行必然有非常隆重的卤簿仪仗,且穿戴和鞍马必然比诸兄的等级高贵,这才能彰显天子的威仪。然而本图中五位主人公并没有明显的衣饰上的区分,显然都是王爵。
唐玄宗710年被立为太子时不过25岁,712年登基为帝仅27岁,而他的诸位兄弟,长兄宋王李宪比他大6岁、二兄申王李㧑大3岁、四弟岐王李范及五弟薛王李业比他更小,都是意气风发年轻人,而在图中却都被画成了满面髭须、老态龙钟的老人,这与史料完全不符。任仁发画艺高超,擅长人物故事画和鞍马画,怎么可能连这么简单的史实都搞不清楚?
又会有人说,此图就解释为《旧唐书》中所言唐玄宗即位建花萼相辉楼后,与诸兄弟醉饮而归的场景,有何不可呢?当然不可!前文已经说过,如果描绘唐玄宗即位以后的场景,必然要彰显唐玄宗的皇帝身份,绝不会像图中将他画得与其余四王一样,让人分辨不出。而且这样就不符合“五王醉归”的名称和典故了,应该叫做“玄宗诸王醉归”或“玄宗兄弟醉归”,但史料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和记载。
可见,这幅画的作者根本不了解史料,将年轻的“五王”画成年老的男子,擅长人物画的任仁发是绝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
二、本图人物与程敏政诗中说“年少”不符
关于“五王醉归”的名称,《宣和画谱》记载李公麟就画过“《五王醉归图》一”,但今已不传。明代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有一首《任月山五王醉归图》的诗,收录于其《篁墩文集》中,苏富比标注此诗所描述的就是即将拍卖的任仁发《五王醉归图》。
程敏政诗曰:“何处离宫春宴罢,五马如龙自天下。锦鞯蹀躞摇东风,不用金吾候随驾。彩策乌骓衣柘黄,颜赪不奈流霞浆。手戮淫昏作天子,三郎旧是临淄王。大醉不醒危欲堕,双拥官奴却鞍座。宋王开国长且贤,谁敢尊前督觞过。申王伏马思吐茵,丝缰侧控劳奚人。可怜身与马斗力,天街一饷流香尘。岐王薛王年尚少,酒力禁持美风调。前趋后拥奉诸兄,临风仿佛闻呼召。夜漏归时严禁垣,花萼楼中金炬繁。大衾长枕已预设,帝家手足称开元。我闻逸乐关成败,狗马沉酣示明戒。二公作诰五子歌,此意当时可谁解?仙李枝空人不还,王孙一日开真颜。鸰原终古存风教,珍重丹青任月山。
从题目和内容可见,程敏政看到的画是任仁发描绘的《五王醉归图》,其中五王的形象分别是:临淄王李隆基骑乌骓马,穿柘黄衣;宋王李宪穿红衣,由左右侍从搀扶;申王则伏在马背上,马缰绳由侍从牵着;岐王“前趋”,薛王“后拥”,可知薛王是最后一位。
依据诗意对照本图的人物顺序,大致可以对应到五王分别是谁,诗中有“岐王薛王年尚少”,然而本图中的岐王、薛王都被描绘成有长须的中老年男子,完不是“年少”的样子,玄宗仅比二王大一岁,应也是“年少”,图中也画成中老年男子。可见本图并非程敏政所见到的任仁发画作,而当时程敏政所见的是符合史料的任仁发画。
三、本图开脸达不到任仁发的画艺水准
任仁发传世的人物鞍马画真迹有《张果见明皇图》《出圉图》《二马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其中《张果见明皇图》故事出自《明皇杂录》,描绘开元二十三年即50岁的唐玄宗见张果的故事。此图画法精工细丽,有任仁发款印,卷后还有元人康里巎巎、危素题诗,流传有绪,确为真迹无疑。
《五王醉归图》本是描绘二三十岁的“五王”,但人物形象却跟《张果见明皇图》中唐玄宗50岁的形象差不多。另外,对比人物画法,《张果见明皇图》中唐玄宗的开脸朝右侧倾斜,眉、眼、鼻、嘴唇都自然的有透视之感,同时胡须流畅自然,耳朵的位置和比例非常准确,表现出玄宗雍容华贵的富态之美。还有《出圉图》真迹,其中两名人物也是向右侧脸,嘴也随之右侧,表现自然,且任仁发也会表现出两人不同的面貌年龄。
而《五王醉归图》中的玄宗和岐王,开脸面目雷同,两人形如一人,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且脸同样是朝右倾斜,而嘴唇却都是正向的,毫无透视感可言,且耳朵描绘得偏高,也较为肥大,有的线条相互交错,描绘粗糙,完全达不到任仁发精工细腻且准确的绘画水平。另外,《张果》《出圉》两幅真迹中的眼睛,右眼都随着开脸的右斜而右转过去,自然而精准,然而《五王醉归图》中的眼神却未随脸而向右转,反而向左,形似“斗鸡眼”。古人画眼,俯视和仰视不同,如《张果》中,人脸朝右下倾,眼睛形如反S形,以表现俯视,而《出圉》中,人脸往右上抬,眼形如S,以表现仰视,两图都准确而自然。但《五王醉归图》中,两人脸朝右下倾斜,眼神却是仰视的,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可见画法之差。
《五王醉归图》中,诸如人物五官、衣纹、马足等造型失范问题,不一一枚举。若再对比更多细节,就会发现其艺术水平拙劣,达不到任仁发的水准,所以不可能是其真迹。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