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均安举行自梳女七夕文化节 

时间:2020-08-25 21:23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珠江商报

5、4、3、2、1……”昨晚8点左右,在均安沙头社区黄氏大宗祠前的广场上,在村民齐声倒数结束后,大澳桥上下,千灯齐亮,波光粼粼,倒影出古村的浪漫。这属于均安沙头社区自梳女文化节独特的浪漫,掀起了均安镇第三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的小高潮。

  当晚,均安还举行了“均安妈姐菜学术发布”暨“妈姐菜推广店”颁奖仪式,推选出辖区内的10家餐饮店,推广均安妈姐菜。据悉,24日、25日一连两日,汉服展示、拜七夕仪式、礼韵七夕大舞台、乡村文创市集等活动将在均安沙头全面铺开,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宣传自梳女文化精神以及沙头社区独特的古村魅力。

  重现“摆七姐”习俗丰富节日内涵

  从沙头村前路的一河两岸慢慢游走,然后一路走过鹤岭公园、冰玉堂,再从庆云大街走到黄氏大宗祠,参与“摆七姐”习俗,尽管天气有点闷热,但专门从中山前往沙头社区参加自梳女七夕文化节的叶小姐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以前就觉得七夕只是一个情人节,没想到在这里,七夕还有着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叶小姐表示。

  提到农历七月初七,大众所熟知的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佳节。而自清朝起,七夕“摆七姐”习俗在当时的均安沙头开始流行。在20世纪30年代,缫丝业衰退,大批沙头自梳女远赴新加坡等地谋生,前后相继到达新加坡者,达数百人之多。在异国他乡,她们仍维持家乡的七夕习俗。至建国后,沙头本地的七夕习俗逐渐简化、式微,但海外的自梳女群体,仍较完整地保留了该习俗。直至改革开放后,年老的自梳女纷纷回沙头定居,七夕习俗得以续存。

  可随着沙头自梳女逐渐老去,在2009年后“摆七姐”这一社区传统节庆便消失,社区内居民纷纷感到惋惜。在2018年,沙头社区以开展社区营造工作为契机,成功举办“首届自梳女文化节”,重现消逝接近十年光景的“摆七姐”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复兴社区本土自梳女文化,重拾社区居民心中的共同回忆。

  “七夕和自梳女文化中核心是自强不息和勇于创造,这也是沙头社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沙头社区党委书记梁纯金表示,连续三届七夕文化节的举办,自梳女的精神已经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社区长者、社区青年、社区亲子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摆七姐”民俗活动的筹备环节。在筹备行动中,参与者了解更多自梳女自爱、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居民能被挖掘和动员起来,使沙头社区居民对“自梳女精神文化”传承下去。

  10家餐饮店推广妈姐菜文化

  如果说,“摆七姐”是自梳女文化的精神载体,那么,“妈姐菜”则是自梳女文化传承的具现化展示。据悉,妈姐菜主要源于顺德乡间菜,是当时顺德自梳女外出为大户人家当家佣谋生时,以顺德传统家庭厨艺和手法,结合当地新鲜食材、香料和调味料,逐渐演变而成的美食流派。

  妈姐菜既是顺德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顺德厨艺的跨国延伸,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精美融合家常菜,更是均安一张重要的美食文化名片。为了擦亮这一张文化名片,在均安镇第三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期间,均安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妈姐菜推广店”评选活动,活动聘请了省粤菜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参选单位的环境卫生、服务规范、文化体现、出品水准等方面进行评审,最终评出10家“均安妈姐菜推广店”。

  “活动的开展,除了能让游客到均安品尝到正宗的妈姐菜外,还能进一步提升餐饮店对妈姐菜文化的认识。”均安镇餐饮协会会长何裕初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将妈姐菜发扬光大,将均安美食向外宣传,擦亮顺德美食之都的品牌。

  均安素有“小龙故里、生态之城、牛仔名镇、曲艺之乡”的美誉,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冰玉堂和自梳女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更是均安镇的一张名片。均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劳国明表示,今年的七夕文化节已经举办第三届,均安将借助“妈姐菜推广店”评选活动的举办,继续深化活动的内涵,不断打造文化精品,塑造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均安镇的文化影响力。(苏淑婷)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