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垃圾分类,他们成为“清洁工程”主力军
清晨,晓星未落、朔风扑面。在扎溪卡草原上,色须镇红旗一村的牧民其美多吉与家人背着小布袋桶来到草原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以前我们捡拾的垃圾只是做简单焚烧、掩埋处理,污染大得很,现在按照垃圾分类,可以送到垃圾处理厂处理了!”其美多吉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说道,“之前合作社才成立的时候,我们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的,没想到生意好得不得了,现在每天忙得我团团转。”
2017年3月13日,多嚓.香彭桑格在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成立圣地环保协会,陆续奔忙于各大草场牧场与庙宇之间,2019年7月,香彭桑格带领当地青年团体,奔走于当地40多所寺庙及草原牧场,组织大家定期分类清理垃圾,呼吁大家尊重环境,传递环保意识。
石渠县是四川第一畜牧业大县,拥有可利用草地资源190余万公顷。为充分利用畜牧优势,转变传统的牧业发展模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真正成为石渠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助力。
今年六月初,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瞄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服务等职能作用,积极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选取交通便利、牧户集中、畜牧业发展较好的色须镇红旗一村为试点,在乡干部、村委的带头下,该村畜牧规模较大的16户牧户首批自愿加入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牧户”为形式,以鲜牛奶、酸奶、酥油、奶渣、民族手工艺为主打产品,建立该县第一个“畜牧业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该县新型牧业发展的探索经营之路。
作为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圈内的石渠县,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一直是石渠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平均海拔高、植被稀少、加之鼠患的困扰,给石渠县生态保护、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特别是广大牧民教育水平低、环保意识差,滥牧、乱牧不仅使国家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到位,更使本就脆弱的生态更添“新伤”。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色须镇发展牧业专业合作社后,为石渠县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安世勇告诉记者:“合作社为牧民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这使大家在草场保护、抵制鼠患等生态保护措施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原来,合作社将草场划分到户,由牧户负责种草、灭鼠及网围栏管理,同时,乡党委、政府通过合作社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生态畜牧等方面知识的宣传,让看到发展生态畜牧为自己带来诸多益处的广大牧户,更加自愿、主动、积极的保护草场、保护生态、科学畜牧。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