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聚焦典型 展现时代精神风貌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艺创作如何聚焦时代典型,更好地展现时代精神风貌,经受起时间和大众的考验?
回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精品创作历程,从电影《上甘岭》《董存瑞》《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焦裕禄》等,到电视剧《亮剑》和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等,可谓灿若群星,它们聚焦时代精神,关注典型人物,成为影响了几代人的传世之作。这些作品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时代与文化背景,有着怎样的鲜明特征与内在规律?无疑,这些聚焦时代典型的文艺精品实现了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水乳交融。
时代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一个时代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则集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品格气象与精神风貌。近年来,我省紧扣时代脉搏,在舞台和屏幕上塑造了一大批既见性格风骨,又见家国情怀、彰显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
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将“时代楷模”李保国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用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的感人事迹,艺术地呈现在舞台上,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干部群众。
广播剧《骆驼湾的笑声》塑造了以张武毅为代表的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生动丰满的形象,描写了骆驼湾人转变脱贫思路,实现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摘掉“贫困帽”的发展历程,剧中蕴含着“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现实题材创作的情感价值。
文艺精品创作聚焦典型人物,才能展现时代精神风貌。近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文艺精品,努力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人民。电视剧《区小队》、电影《李保国》《古田军号》《血战湘江》、话剧《塞罕长歌》、歌曲《中国时间》、纪录片《中山国》《太行花开》、广播剧《太行山上新愚公》、纪实文学《大山教授》《幸福播撒太行山》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这些描摹时代底色的作品,释放了本土文化的魅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