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邺城考古队获悉,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公布以来,文物修复专家历时十年对出土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修复完成佛造像千余件。2012年初,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共计2895件(块),另有3000件左右佛造像碎片。北吴庄
分享
专家“云”聚杭州:肯定西湖千年石窟造像探索保护新途径中新网杭州6月24日电(记者王题题)6月24日,“石窟寺造像的保护和艺术价值”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专家学者对杭州西湖边延续千年的石窟造像进行了价值肯定,并对石窟造像的保护提出新途径。论坛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
备受关注的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又有新发现!6月2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在奉先寺保护工程中对造像进行病害调查评估时,工作人员发现普贤菩萨造像的眼珠使用品相极高的琉璃,这一发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还属首次。(大河报·豫视频)
河北内丘发现唐代“七级浮图”造像石刻距今逾1200年中新网邢台3月3日电(张鹏翔石晓鹏)河北省内丘县委宣传部3日透露,近日,内丘县一位村民在整修自家院落时,发现一座“七级浮图”造像石刻。经当地文保部门初步鉴定,“七级浮图”造像石刻为唐代建造,距今逾1200年。据介绍,该造像石
中新网太原12月22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霍州市发现始凿于唐代高武时期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遗址,为研究盛唐向中后期过渡的造像风格、类型演变提供了重要史料。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遗址位于霍州市西南7公里处的汾河东岸山
原标题:河北响堂山6尊石窟流散造像借3D技术“身首合璧”10月14日,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宣传部获悉,日前,借助3D数字打印技术,响堂山石窟6尊石窟造像实现“身首合璧”,游客们可以通过CAVE全沉浸式体验、VR虚拟体验、数字影像体验、互动体验等方式和造型精美的造像“面对面
原标题:天津复查和新发现近600尊摩崖造像,刊刻年代多为辽代新华社天津4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近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的调查队,完成了天津市石窟寺(石刻)专项田野调查工作,复查和新发现近600尊摩崖造像,刊刻年代多为辽代。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新华社石家庄3月3日电(记者王民)河北黄骅市博物馆近日完成对馆藏60余尊北朝时期石造像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了丰富的三维数字化信息和高清晰图片资料,对部分残损石造像进行虚拟复原。1980年,黄骅市旧城和岭庄两个窖藏出土64尊汉白玉造像。其中,52尊造像刻有发愿文,44尊刻有纪年,除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9日电(记者杜一方)记者29日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文保部门获悉,当地文保工作者日前在娲皇宫进行文物排查时,发现一块雕刻精美的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造像碑。造像碑高1.80米,宽0.70米,厚0.11米,青石材质。螭首,碑身上半部雕垂幔佛龛,楣饰幡带及浅浮雕图案。龛内上排
近日,河北省沙河市册井乡册井村附近发现一露天摩崖造像,共有佛像23尊。沙河市文保所所长韩志刚说,最大的造像刻于宋代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距今已有942年历史,造像雕刻精美,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这处摩崖石刻位于册井村村西白坡山北侧,距离地面约6米。岩壁上有一处明显凹进的石窟,石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