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符晓波记者7月20日从厦门大学获悉,厦大科技考古实验室、人文学院历史系葛威副教授团队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发现,位于江西省靖安老虎墩遗址的一批墓葬为火葬墓。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在距今4800年-44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火葬行为,比之前有文字记载的火葬葬俗至少提前了
分享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考古学家王巍呼吁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公众更好地认知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研究员接受中新
8月16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Osteoarchaeology》上。据介绍,该墓葬是一座同穴单棺合葬
记者近日获悉,8月20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读者研学联合主办的《一铲千年丨考古探方里的秘密等你挖掘——读者研学“考古学家,请就位!”职业体验活动》将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届时,主办单位将邀请8-12岁学生独立参加,并分上下午两场进行,单场限额24人。据悉,参加活动的学生
新华社利雅得9月16日电(记者涂一帆)沙特阿拉伯文化部遗产委员会16日宣布,考古学家在沙特北部泰布克地区发现12万多年前的古代人类和动物足迹,是迄今在阿拉伯半岛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生命证据。遗产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贾西尔·赫尔比什当天在利雅得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包括沙特研究人
9月7日,我国考古界痛失一巨匠——著名考古学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谭维四于9月7日7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汉辞世,享年91周岁。作为随州曾侯乙墓的主持发掘者,谭维四这个名字与曾侯乙墓连在一起,享誉中国考古界。
新华社昆明8月16日电(记者严勇)完成项目立项、获取发掘牌照、模拟考古发掘……16日,建水古窑遗址迎来了14位年龄在10岁到15岁不等的“小小考古学家”。在带队老师指导下,他们将在这里开启一段期待已久的考古之旅,揭开建水古窑的神秘面纱。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我是小小考古学家”
来自巴西古生物学博物馆等几个机构的考古学家8月13日宣布,他们在对2016年南极考察中带回的岩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了其中含有一种新型南极淡水小龙虾的化石。他们的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天出版的《极地研究》杂志上。据巴西古生物学博物馆专家介绍,目前在世界各地考古中发现的淡水小
新华社哈尔滨5月31日电(记者董宝森)记者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期在绥芬河流域新发现古代遗址18处,遗址年代跨度大,涵盖了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早期铁器,直至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为了全面摸清绥芬河流域古代遗址的分布情况,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详细
中新网4月22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21日报道,在危地马拉工作的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玛雅雕像作坊,找到了400多件雕像和制作雕像的碎片。他们在美国考古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发现。据报道,在1000多年前埋在地下的作坊里,有大量精致复杂的小雕像,它们可能在玛雅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