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旅文局入选全国12家文化和旅游立法联系点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全国12个文化和旅游立法联系点,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成为海南唯一入选单位,标志着三亚文化和旅游立法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年来,市旅文局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聚焦旅游、文化、体育、文物产业
分享
都市文化界据杭州日报报道消息: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经八千年文明史、五千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1982年,杭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已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传承和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
守护“非遗”根脉保护文化传承衡水市加快非遗保护立法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8月4日,衡水市司法局邀请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
中新网杭州2月25日电(黄龄亿张煜欢崔倩娴)25日,浙江省古道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浙江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侠就此前颁布的《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下称《办法》)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办法》是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古道的地方立法,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据初步
中新社泉州11月26日电(孙虹吴冠标)新晋世界遗产地福建泉州26日召开《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泉州正在制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政府规章),在政府规章施行一段时间后,拟于2023年上升为地方性
中新网福州10月22日电(记者龙敏)22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龙岩市奇和洞遗址保护条例》。此前7月22日,龙岩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并报请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奇和洞遗址位于龙岩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
原标题:青海黄河流域河湟文化首次被立法保护:含戏剧、城址、村寨等中新网西宁8月31日电(胡友军张添福)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而在黄河发源省份青海,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首次立法保护包括传统戏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址遗存、手
四川:三星堆遗址获专门立法保护7月29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在成都举行,会上表决通过《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三星堆遗址是古蜀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重要实证。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被纳入首批国家文物保护
为保护黄河风情线这张精心打造的城市“名片”,兰州市制定出台了《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记者5月20日从兰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省、市人大相关会议审议批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是指依托黄河兰州段水面及河道两岸
3月30日至3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靖江带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并主持召开《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兴顺、彭安季参加调研和座谈会。姚靖江一行深入安塞区西营民歌大舞台、文化文物馆、文化艺术馆和市曲艺馆,通过实地
中新网杭州7月31日电(记者赵晔娇实习生徐翘楚)日前,《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提请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浙江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据悉,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大运
中新社兰州4月1日电(记者丁思崔琳)《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4月1日经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该《条例》也是甘肃省首部岩画类地方性法规和嘉峪关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第一部法规。甘肃省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