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与新生—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在邯郸峰峰博物馆举办10月22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石刻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邯郸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峰峰矿区文物局、响堂山石窟研究院、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分享
大像山景区开展石窟文化社教活动一座大像山,半部甘谷史。甘谷大像山石窟是一处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儒、释、道、民俗等多元文化并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硕果,凝聚着古代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为进一步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
3月11日,广元市石窟寺保护暨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伍荣华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对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和文物安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准确把握形势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
为做好元旦节期间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县元旦节期间工作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安岳石窟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谢杨带领班子成员,精心安排,坚守岗位,采取有力措施,全面筑牢元旦期间文物安全防线。重点对卧佛院、圆觉洞、贾岛墓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安全、
中新网兰州7月30日电(戴文昌)一边临摹石窟壁画,一边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丝路石窟历史,还会给游客“加戏”说唱一段凉州宝卷,在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有一位“说唱守窟人”赵旭峰。近日,记者专访了赵旭峰,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西宝卷·武
中新社河北邯郸7月25日电(记者王天译李晓伟)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护中心(响堂山石窟研究院)25日透露,文保人员近日整理库存资料时,发现一组响堂山石窟及附近文化遗迹的原版老照片。专家认定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35年,反映了当时响堂山石窟佛造像的保存状态,对响堂山石窟考
中新网太原6月13日电(杨静刘小红)“通过举办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活动,依托一个世界级文化IP(云冈石窟),盘活一座古城(大同古城),扩展一个‘朋友圈’(‘京津冀晋蒙’大同会客厅暨‘连理同庆’友好城市协作体),吸引一批重要客群(青年群体、儿童研学群体
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遗存。通过保护文物,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延续。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切实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依法履行对文物资源的守护之责,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挥别旧岁,迎接新年。1月2日,携程发布2023元旦假期总结报告显示,2023年元旦假期河南旅游订单量对比2022年中秋假期增长8%。元旦假期本省旅游订单量占比43%,跨省订单量占比为57%。龙门石窟、大宋武侠城、开封博物馆等河南十大景区人气爆棚。90后00后扛起消费复苏大旗烟花汇演、敲钟
近日,2022年5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近日发布,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上榜。5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由权威文旅平台迈点研究院发布,主要从搜索指数、点评指数、运营指数、媒体指数等方面,分析景区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为景区制定战略方案、提升品牌形象赋能。2022年11
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27日电(苟继鹏)“自2010年至今,通过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报批,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合作,我们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库车市的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阿艾石窟等实施了7项石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共完成41个洞窟壁画的保护修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9月20日,天水市文旅局文保中心副主任陈东东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甘谷县开展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检查,县文旅局副局长巩健康陪同检查。检
中新社洛阳7月21日电(阚力)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渗漏水治理与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21日正式竣工,因“大修”搭建的脚手架开始拆除。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龙门石窟,盛于唐,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2021年12月,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搭建脚手架6
中新网重庆6月29日电(记者钟旖)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地区石窟寺及石刻铭文史料抢救性收集与整理研究》开题会29日在位于重庆的大足石刻研究院举行,标志着为期5年的重庆市石窟寺及石刻铭文抢救性搜集工作正式启动。据介绍,重庆地区石窟寺及石刻遗址整体规模宏大,题材多样,
专家“云”聚杭州:肯定西湖千年石窟造像探索保护新途径中新网杭州6月24日电(记者王题题)6月24日,“石窟寺造像的保护和艺术价值”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专家学者对杭州西湖边延续千年的石窟造像进行了价值肯定,并对石窟造像的保护提出新途径。论坛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
中新网太原6月16日电(杨佩佩胡健)历时70天,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17窟如期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于16日正式对外开放。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是指利用3D扫描等数字技术,对石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数字档案,为石窟今后的保护、研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第17窟又名“弥勒
备受关注的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又有新发现!6月2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在奉先寺保护工程中对造像进行病害调查评估时,工作人员发现普贤菩萨造像的眼珠使用品相极高的琉璃,这一发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还属首次。(大河报·豫视频)
按照局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5月8日上午,安阳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德铭带队调研灵泉寺石窟保护利用及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孔德铭一行与龙安区文广体旅局局长李俊生、副局长宋亚明等同志进行了座谈,听取了龙安区关于灵泉寺石窟目前工作的汇报,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
云冈石窟第17窟暂时封闭从4月6日起,云冈研究院将对云冈石窟第17窟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采集期间第17窟将暂时封闭。第17窟是“昙曜五窟”之一,主尊是交脚菩萨造像,洞窟雕刻内容丰富、主题表现突出,堪称云冈石窟早期洞窟的代表之作。记者从云冈研究院了解到,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为建立完
中新社太原3月14日电(杨佩佩胡健)14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最大佛像所在的第5窟,完成设施升级改造对外开放。第5窟洞窟高17.4米,宽18.7米,进深13米。窟形为大像窟,后壁凿诵经礼拜道,造像题材为三世佛。窟内现存造像龛150多个,造像2300余尊,姿态各异。主尊高达17.4米,为云冈佛像之最
敦煌研究院创刊推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新网兰州2月25日电(记者冯志军)记者25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为推进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刊载科技考古、文物数字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该院申请创办学术期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于2021年底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新社西宁2月10日电(记者李江宁)“青海石窟寺(摩崖造像)是河西走廊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石窟的一个延伸,从玉树到海东地区,由南向西的摩崖造像受到西藏、南亚和河西走廊地区的影响,造就了藏汉佛教艺术结合的青海石窟寺。”10日,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杜玮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石窟寺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国家文物局24日召开的“十四五”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会上获悉,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这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8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7处,市县级文物保
日前,第三届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石窟测绘专题研讨会在云冈研究院召开,围绕“测绘”这个中心问题,组织了线上线下主题发言和专家对谈。本次研讨会由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及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介绍了多视角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在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麦积山石窟等重要石窟寺开展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打造数字化精品展示项目。同时还要求到2035年,建立
即日起,龙门石窟景区对河南人免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消费稳增长工作精神,落实省、市党代会工作部署,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敬河南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答谢全省人民长期以来对龙门景区的支持与厚爱,让家乡人民更好地分享“老家河
中新社河南洛阳12月7日电(记者韩章云)记者7日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工期270天。据悉,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隔50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启动大型保护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
国家文物局:到2022年石窟寺重大险情全面消除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记者施雨岑)作为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石窟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做好“十四五”时期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明确到2022年,石窟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
龙门石窟对全省青年学生免费开放两个月记者从30日召开的“打卡中华文脉,龙门故事青年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龙门园区管委会策划推出“打卡中华文脉,龙门故事青年说”主题活动,龙门石窟景区将向全省青年学生免费开放两个月。免费开放时间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为期两个月。
不同颜料的使用,除产地等客观因素外,还与艺术观念有关,因而颜料贸易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反映出中外不同艺术观念间的交流、碰撞,以及借鉴和融合发展。◎本报记者颉满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拥有大量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众多
中新社太原11月8日电(记者胡健)记者8日从云冈研究院获悉,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研究院,该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大学合作建设,专注于石窟寺保护和传承技术、方向、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和制定。山西文化遗存众多,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
10月20日,陕西石窟寺研究与保护研讨会在延安开幕。会议以“传承·交融”为主题,邀请国内石窟寺保护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以及高校、研究院所、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的多位学者共议石窟寺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陕西省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魁英表示,石窟寺是中外文化交流
10月19号上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开班。本次专题研修班为期三个月,以专家讲授、研讨交流、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来自全国石窟寺及相关保护管理机构的30位正式学员与1
原标题:河北响堂山6尊石窟流散造像借3D技术“身首合璧”10月14日,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宣传部获悉,日前,借助3D数字打印技术,响堂山石窟6尊石窟造像实现“身首合璧”,游客们可以通过CAVE全沉浸式体验、VR虚拟体验、数字影像体验、互动体验等方式和造型精美的造像“面对面
龙门景区,10月10日至11月10日,对全国人民免门票。需要注意的是每日10000张,预约登记,扫码入园!预约流程1、打开微信支付宝,搜索“河南文旅通”小程序2、选择“龙门石窟”,进入“场所预约”,选择当日或之后7日的时间进行预约3、填写预约信息4、提交预约游客信息,完成预约5、到达景区检
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公告公告亲爱的游客朋友: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天龙山景区道路存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为保障广大游客的人身安全,按照防汛工作要求,天龙山景区即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敬请谅解!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2021年10月3
公告亲爱的游客朋友: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天龙山景区道路存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为保障广大游客的人身安全,按照防汛工作要求,天龙山景区即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敬请谅解!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2021年10月3日
尊敬的游客朋友:按照疫情防控和景区“限量、错峰、预约”等相关规定要求,10月3日洛阳龙门景区游客预约人数已临近疫情防控最大限量,当日网络购票通道即将暂时关闭。建议游客朋友们选择到附近其它景区游览,或选择夜游龙门参观游览,也可预约购买10月4日及之后龙门景区门票。给您带来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举行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仪式上,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与12家组建单位在现场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在石窟寺保护研究中突出科研学术、强化科技引领,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院校合作发展文保科技、研发与应用高度一体化的新路。陕西省
中新网兰州9月8日电(记者杨艳敏)甘肃省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张志勇8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目前已启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石窟群的三维数字重建工程,运用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从而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绽放光彩。马蹄
中新网西安9月8日电(记者阿琳娜)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8日举行,该中心旨在推进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考古研究工作,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组织开展石窟寺、石刻保护工作等。根据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统计显示,该省现存997处石窟、摩崖造像及石刻,数量位居全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石窟寺文物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2035年前完成重要石窟寺的考古报告出版工作”。2012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与须弥山石窟保护管理所联合开展第三次须弥山石窟考古。
中新网太原8月4日电(记者胡健)4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被太原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官方希望发挥其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价值。太原天龙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现存洞窟25个,造像500余尊。天龙山石窟以精美的石刻造像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重归故土。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回归仪式,共同为“复兴路上国宝归来”特展揭幕。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出席并致辞。省委
中新社拉萨7月22日电(记者赵朗)记者22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通过专家验收,共调查石窟寺及摩崖造像277处,初步确立了石窟寺兴起、发展、繁荣的时代链条。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说,此项调查工作完成了65万余字的《西藏石窟
云冈石窟音乐窟正式对外开放据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云冈石窟三座洞窟经9年修缮后开放#。其中,第11窟为塔庙窟,其题记是云冈石窟研究的重要资料;第12窟是音乐窟,也叫佛籁洞,后室布局庄严肃穆,前室充满音乐活力;第13窟为佛殿窟。在云冈石窟诸多石窟中,有很多窟内都有以音乐舞蹈作为素材的
5月20日,市文旅局邀请省文物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旭、原兰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娄方、上海市政设计总院十院专业总工韩波组成专家组,对仙人崖石窟西崖古建筑群文物修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专家组首先实地检查了仙人崖石窟西崖古建筑群文物修缮工程的感观效果和工程质量,并听取了建设、
自天水市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启动以来,天水市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专项调查工作小组,根据全市石窟寺分布情况,组织相关县区、单位成立6个石窟寺专项调查单元,分组开展石窟寺田野调查工作。天水市共有石窟寺35处,部分石窟寺分布偏远。各调查队员克服寒冷冬季冰冻雪封、路途崎岖等种种困难
作者:张剑葳,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副院长中国石窟寺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中国的石窟寺,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世界同类文化遗产数量的63%。几十年来,中国石窟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2日电(记者上官云)12日,记者获悉,“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式开幕,展期至2021年3月14日。本次展览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陈列厅序厅举办,除夕夜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年联欢晚会与全国人民首次见面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
原标题: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打造数字石窟博物馆满足更多游客观赏需要12月10日,“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谈到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时说,敦煌研究院将坚持保护优先原则,通过打造数字化石窟博物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
11月13日,文物大省山西启动为期8个月的石窟寺专项调查,将对该省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不可移动文物展开调查研究。此次调查的重点为宋代以前的石窟寺,既包括对已登记的石窟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也包括调查、登录新发现的石窟寺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内容包括石窟寺(
中新社甘肃敦煌11月9日电(记者冯志军)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该院在做好所辖六大石窟保护利用的同时,将全面加强石窟考古研究,力争2035年之前完成六处石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并承担中国其他重要石窟寺的保护利用工作,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的申报与建设、川渝石窟群的保护利用做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洛阳龙门石窟引起巨大反响。“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的典范代表之一,国家出台对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龙门石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1月5日,龙
原标题:两部门:石窟寺景区要严控游客数量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应妮)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石窟寺景区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合理测算、从严设定游客承载量。通知指出,近年来,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但节假日、旅游旺
10月19日,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成果发布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开幕,龙门石窟研究院发布了20年来龙门石窟的六大重要考古成果,分别是:奉先寺遗址考古发掘、擂鼓台三洞窟前遗址考古发掘、香山寺遗址发掘、万佛沟第1窟窟前建筑遗址发掘、龙门西山北坡唐代僧
中新社洛阳10月18日电(记者刘鹏)“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18日于千年古都洛阳启幕。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三大石窟首次艺术联展。此番联展,主办方将通过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精华和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浓缩展示,讲好丝路文化交流、南北文化互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相关要求,9月15日至9月22日,宝鸡市文物局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市重点田野文物特别是石窟寺及石刻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督察。检查组主要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与基层文博干部和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游客接待服务和旅游秩序管理等各项工作,大同市有关部门日前对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景区等在国庆节假日期间的开放事宜进行了公告。公告称,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景区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对全国游客不再免首道门票,自2020年10月9日起恢复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期间
9月16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近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共同开展“丝绸之路沿线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为麦积山石窟第165窟数字化工作公益筹款。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执行的该项目,计划筹集款项49.29万元。该项目采用网上公益筹款的模式,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据中新网消息,8月19日,“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上线云平台仅20余天,就获得95.68万的点击量。去年在法国的首展,也让‘消失’数千年的天龙山石窟,首次以完整形象出现在海外民众面前。”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久前,中国国家文物局向社会推介100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石窟寺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务院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国石窟寺保护管理水平,2020年8月10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2020年度全国石窟寺管理人员线上培训班”正式开
中新网银川7月15日电(于晶)7月15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被封存38年之久的须弥山5处石窟,于今日重新向游人开放。须弥山石窟坐落在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宁夏固原市六盘山北麓,初创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北周和唐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
中新社杭州6月12日电(谢盼盼吴雅兰柯溢能)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走”出来,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12日在浙江大学亮相。当日,由浙江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
中新社大同5月13日电题:云冈石窟: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中新社记者胡健“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的一席话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冯志军张维萍)历时近一年,位于甘肃酒泉市玉门市境内的莫高窟“姊妹窟”昌马石窟3个石窟约150平方米的壁画彩塑完成数字化工程。于近日通过初评验收的该项目,将真实记录石窟内壁画及彩塑的纹理、色彩等信息,实现昌马石窟文物数字化档案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习总书记谈云冈石窟: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5月11日傍晚时分,习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石窟规模恢弘,一件件雕塑艺术精湛,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习近平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习近平
据中新网银川消息,记者12日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获悉,须弥山石窟壁画修复保护工程于4月1日开始修复。据了解,这是自清代后,百年来首次对须弥山石窟壁画进行修复保护。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其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
3月20日,石拱寺石窟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复工仪式在华亭市上关镇半川村石拱寺社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瑞荣主持开工仪式,市政府副市长兰仲武出席仪式并致辞,市政协副主席任国学出席仪式,施工方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了石拱寺石窟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新华社安卡拉11月25日电中国流失文物移交仪式2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举行。土方向中方移交了一幅唐代石窟寺壁画和一尊北朝晚期至隋代随葬陶俑。出席仪式的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邓励说,两件珍贵文物的移交是中土文物保护合作的最新成果,是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双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1日审核批准《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技术规程》和《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技术规程》,正式作为山西省地方性行业标准发布。这是山西文博系统首例地方性行业标准。作为上述标准的主持、编写方,云冈石窟研究院表示,上述标准为山西
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移动河南洛阳分公司16日宣布,距今1000多岁的洛阳龙门石窟“用上”5G网络新技术,成为河南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5A景区。据悉,今年7月24日,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与洛阳移动签署了“5G+智慧龙门”战略合作协议。经过一段时间建设
长治大山深处藏着罕见千佛古石窟群该古石窟群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经初步推定,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山西晚报记者张文举日前,长治上党区南宋乡政府工作人员在该乡北山村大山深处发现了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极具罕见的千佛古石窟群。经初步推定,这些古石窟群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6月14
中新网兰州6月4日电(记者冯志军)记者4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于日前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升炳灵寺石窟景区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有力地推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甘肃炳灵寺
4月10日,当代敦煌绘画作品国内巡展亮相兰州,共展出李振甫、王骁勇、李建英等14位画家的90幅精品画作,这些画家长期关注敦煌艺术并进行研究实践,以临摹石窟壁画为艺术开端,在传承古人画风的基础上,延伸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形式,延续着敦煌艺术的无限生命力。徐雪摄
方腊宝藏成千古之谜,“前漆布,后漆布,中间漆漆布”口诀流传久远,可财宝在哪里千岛湖附近发现20多个古石窟引发众多猜想千岛湖边可能藏着千年宝藏,寻宝秘诀只有一句话:“前漆布,后漆布,中间漆漆布。”淳安千岛湖边有宝藏的说法不仅来自于传闻,甚至还散见于一些文字记载:一旦寻得这个宝藏
中新社兰州1月10日电(记者南如卓玛)世界文化遗产地甘肃麦积山石窟官方10日披露,《麦积山石窟栈道考古》近日出版,首次通过研究麦积山古代栈道遗迹,解析洞窟开凿次第,尤其如127窟等一些洞窟的断代难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麦积山石窟由于山高陡峻,洞窟全部开凿在距离地面20米至80米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连日来,“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美术馆展出。展览以图片形式展示了137幅流失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的真实面貌,同时展出的还有两个1:1复原仿真洞窟,以及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四个数字虚拟洞窟。自1998年起,新疆龟兹研究院开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