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丨历城区文化馆开展非遗泥塑公益体验活动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小朋友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历城区文化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泥塑公益体验活动。活动当天,文化馆内热闹非凡,小朋友们满怀期待地迎接这场来自于指尖的传统技艺体验。培训教室
分享
阿城区文旅局举办非遗文化(泥塑)进图书馆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泥塑艺术的魅力,7月6日,阿城区文旅局在阿城区图书馆举办非遗文化(泥塑)进图书馆活动。活动中,泥塑师向大家介绍了泥塑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技艺传承等内容,现场展示了精湛的泥塑技艺,吸引
双节动态|成武县博物馆开展“巧手塑龙舟”泥塑公益课堂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泥塑非遗技艺,庆祝中国文化遗产日和端午节的到来,6月9日,成武县博物馆联合菏泽报业成武县小记者团开展了“巧手塑龙舟”泥塑公益课堂。特邀泥塑大师赵东民首先介绍了泥塑的发展历史及利用情况,并通过实物和
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深入开展,提升我县雕塑爱好者的造型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乾县文化馆特此举办2024年“雕刻时光”泥塑公益培训活动。一、主办单位: 乾县文化馆二、授课教师:高恺三、招生名额:5
为更好地保护传统艺术,弘扬非遗文化,丰富青少年寒假期间文化生活,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养,1月30日上午,迁安市文化馆举办了“向美而行以美育人”泥塑制作公益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孩子们通过泥塑技能技艺的系统培训,进一步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培训课程主题
新年将至,为进一步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1月14日宝鸡市图书馆特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胡新明举办“泥塑里的年味”—宝鸡非遗公开课。市图书馆馆长薛昌辉、副馆长陈碧红以及众多市民和
民间面塑由面食文化发展而来,历史悠久,为人们展示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造型色彩丰富、灵活多样、形象逼真,独具极强的艺术个性。近日,市中区文化馆开展了面泥塑传统手工技艺培训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了解和亲手实践来感受家乡文化,从小培养孩子
为帮助宝妈群体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提升宝妈们的幸福感,同时扩大传统非遗手艺的影响力,让居民群众更好地感受和了解泥塑文化,11月18日,松龄路街道举办“‘就’在淄博”非遗泥塑制作培训会,20多组亲子家庭报名参加。培训老师首先介绍了泥塑的来历及特点,带宝妈和孩子们认识泥塑。随后,老
为丰富辖区退休职工生活,绽放非遗文化魅力,11月14日下午,由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主办,丈八街道枫林绿洲社区协办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天地源·枫林绿洲小区成功举办。本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以“追寻历史印记传承大国文明”为主题,包含了印章篆刻、剪纸、脸谱彩绘、油纸伞彩绘等非遗
10月30日下午,中共玉溪市江川区委统战部,玉溪市江川区文化馆,江川区宁海街道大街小学联合举办的“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江川区泥塑非遗技艺进校园专题课堂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我区市级非遗泥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云龙为同学们进行授课,共90名学生参加。泥塑作
近日,山东省计生协“暖心家园”新城街道孙小社区项目点内,“泥”我共享——非遗文化泥塑制作和放飞指尖梦想——暖心家园剪纸活动正在进行,现场气氛活跃热烈。活动邀请非遗文化传承老师现场讲解非遗文化,并教授制作过程,一块不起眼的泥巴、一张普通的红纸,在老师的手中,经过揉、搓、
都市文化界据【商南县文化馆】报道消息:2023年8月28日,由商南县文化馆、炫彩喵艺术培训学校联合开展了商南县2023年暑期非遗商南泥塑培训活动,旨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培训活动以市级非遗项目《商南泥塑》为主,邀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韩康为学生面对面、
为丰富暑期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得到传承与发扬,8月15日上午,曲阳县文化馆组织开展“泥”我共享“塑”造未来,指尖上的艺术泥塑体验活动,20余名儿童参加了活动。曲阳泥塑创自于民国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曲阳泥塑艺人马若特吸取曲阳泥塑粗
为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美术环境,普及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祝县图书馆于8月10日举办了“体验泥塑乐享未来”的主题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家长及小朋友约100人。活动中,张延棋老人讲述了泥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并结合视频详细讲解了制作泥塑的技巧和步骤。讲解过程中,小朋友们
近日,子洲县文化馆在子洲县文化大楼举办了公益性泥塑培训班。邀请了工坊泥塑艺人侯俊兴老师为同学们授课。子洲泥塑中人物和小动物是泥塑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其工艺以本县特有的泥土为原料,纯手工塑制而成,其风格独特,形状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好评。其生产工序可分为:取泥、和泥、
“艺”起抗疫匠心送暖山亭区文化馆举办线上泥塑专题抗疫作品展疫情发生以来,山亭区民间工匠们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命担当牢记于心,用匠人之心为抗疫英雄呐喊助威。有兴趣的可以前往山亭区文化馆公众号查看。
2021年11月4日,柘城县省级非遗项目李秀山泥塑来到柘城县东关小学,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承人李亚伟,为学生讲授泥塑知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泥塑制作品。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堂,更把非遗保护从孩子抓起落到实处。经传承人李亚伟与柘城东关小学领导协商,在校园内建立了“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鲜活的泥塑作品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为了让社区居民感受非遗文化泥塑的魅力,10月22日上午,龙兴社区开展手工泥塑制作活动。首先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泥塑的发展和制作方法,随后老师认真细致地讲解制作泥塑的技巧,在老师的手把手地教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为了更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岐山泥塑传承发展工作,丰富少年儿童暑期生活,我馆特邀请岐山泥塑制作艺人上官无韦免费举办泥塑培训班。报名地点:岐山县文化馆办公室报名时间:2021年7月12日—2021年7月16日培训时间:第一期2021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2021年6月25日下午,晋宁区昆阳第一小学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本次参加活动的是二年级组的全体师生。活动由传承人将晋宁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让广大师
11月30日,渭源县文化馆联合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泥塑)进校园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让在校师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青少年学习非遗的兴趣,培养文化自信心。“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在特殊教育学校多功能大厅,皮影艺人潘明生通过他
5月27日下午,由徐州文化馆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泥塑进校园”公益活动走进双沟中心小学。徐州泥塑传承人郝敬明来到该校,为学生们上了一节精彩的泥塑手工制作课。课上,郝敬明老师不仅为学生们演示了精湛的技艺,还耐心地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手把手地指导大家动手制作
大吴泥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三大泥塑之一,因发源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而得名。大吴泥塑制作采用雕、塑、捏、贴、刻、印、彩等技法,作品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人物头像为主,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吴漫在泥塑作品上画人物脸谱(邓华4月10日摄)今年64岁
今年65岁的史月明,是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泫泥塑”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疫情期间,史月明创作了一组30幅鼠年漫画和10件泥塑作品。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山西省晋城市委宣传部和晋城市委网信办开通的“云课堂”为宅在家的人线上教授捏泥塑,希望以此方式激活非遗
近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开展“霍邱县不忘初心迎大庆,牢记使命反邪教”集中宣传进校园活动,活动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观看反邪教公益片;欣赏反邪教知识展板、参与对邪教说“不”签名活动、上反邪教警示教育课以及“泥塑”反邪教作品展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识邪、防邪
济南泥塑兔子王:希望将手艺传承下去近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文博会上,一位做泥塑兔子王的师傅受到了不少关注。这位师傅名叫周秉生,是家中“周氏兔子王”的第四代传人,目前已经做了30多年。周秉生做的兔子王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耳朵可以自由摆动,兔子王的身上还有绳线,手一拉绳,兔子王的双
文化界Dswhj12月26日消息,(通讯员赵博浩)粗放而细腻,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于一身,令人玩味的故事,浓郁的乡土气息,尽在一颦一笑之间,举手投足间追忆难忘的过去,这就是现时洛阳纸贵,竞相收藏的杨氏泥塑。杨氏泥塑作者杨会民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员,长
“80后”小伙张荣是山西平遥人,从小受父亲影响,对泥塑情有独钟。从2000年至今,累计有13000个作品,为超过30个国家的游客和友人捏过人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荣希望将泥塑艺术更好地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