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商丘6月26日电(王宇白鹏)“近期,考古队在宋国故城南城墙内侧发现了厚度达80厘米以上的踩踏面,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东周时期的‘环城大道’。”6月26日,河南商丘宋国故城南城墙与睢阳古城西城墙交接处的“城摞城”考古发掘仍在紧张进行中,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
分享
中新网商丘5月16日电(王宇)“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15日跟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团走进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进行了探访。当日,记者在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发现,层层叠压的古城墙剖面清晰可见,不同时期城址相互叠压,形成了典型的“城摞城”现象,令人惊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3月25日,故城县首届运河·放飞梦想风筝文化节在大运河畔举行。上午九时,活动正式开始。一时间,大运河畔数百只风筝共同放飞,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竞相媲美,大运河水清波荡漾,绿柳绕堤处阵阵春风,构成了一副大美运
中新社石家庄3月20日电(记者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消息,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对唐宋钜鹿故城遗址进行的全面考古勘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明确唐宋钜鹿故城的具体位置、规模和平面布局,并首次明确钜鹿故城保存现状和遗迹分布情况。据了解,钜鹿故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
巨鹿融媒记者:秦奕汀3月19日,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及巨鹿县委、巨鹿县政府主办的钜鹿故城遗址考古勘探成果专家研讨会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向军出席会议,指出钜鹿故城在城市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三方面具有重
中新网衡水3月17日电(崔志平赵栋)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文物管理所17日透露,该县房庄镇榆林村出土一通明代石碑,佐证了汉代大儒董仲舒“下帷授徒”的相关情况。据介绍,此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有409年历史。碑体长230厘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出土的仅为碑身,已断
为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春节期间文物安全。近日,武乡县公安局故城派出所对辖区3家文保单位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期间,民警检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大云寺、东良洪济源、北良福源院的日常安全管理、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工作、消防安全等措施落实。所到之处,民警向各文
1月7日,平邑县文旅局领导王加军、陈怀山率队对我县正在开展的南武城故城保护修缮工程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组在郑城镇镇长张冠林等人陪同下,首先检查了目前已竣工的南武城故城保护修缮一期(段ⅠK0+000--K0+808)工程。对即将开始的二期保护修缮工程和南武城安防工程的实施要点进行
赵邯郸故城(含赵王陵)入选“十四五”时期专项规划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力争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全国共有145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及5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入选“十四五”时期专项规
新华社石家庄8月4日电(记者王民)近日,文物部门在河北故城县郑家渡口进行运河挑水坝构造勘探时,发现一段10余米长、2米宽的民国时期码道。码道,是运河大堤上连接码头的道路。这次勘探的目的主要是探明故城县大运河郑家渡口2号挑水坝的构造,同时发现了这段码道。这段河道左岸共有6个挑
新华社郑州5月21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中国考古界酝酿多年的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工作,20日在河南商丘老南关古城启动,该项目旨在发掘深埋在黄河泥沙之下、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曾经居住的宋国都城,揭示历史上因黄河泛滥形成的奇特“新城叠旧城”现象。见证3000年历代兴衰的宋国故城遗址
天朗气清,正是出游好时节。五一假期第一日,在蓬安县相如故城的城隍庙,非遗文化盛宴正式拉开了帷幕。5月1日上午9点,由蓬安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蓬安县文化馆承办的“非遗进景区”走进了相如故城,为来往的游客送去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为活跃“五一”期间蓬安县的文化生活,蓬安县文化
新华社石家庄4月19日电(记者王民)近日,河北故城县文物部门进行大运河文物普查时,在武官寨镇周楼村东大运河河道正中央发现一口唐代古井。记者看到,古井井壁完整,有8层井砖露出水面,井口处井砖有被掀去几层的痕迹,一些完整和不完整的井砖散落在井口周围。经测量,古井直径约1.5米。经常
武宣考古发现秦汉故城本报记者秦雯乡土文化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工作,近日正式公布一则重大发现:武宣县“勒马汉城遗址”确认为秦汉时期桂(郁)林郡中留(溜)县故城。勒马汉城遗址位于武宣县三里镇古立村勒马屯东面的黔江北岸,其东南面是广西最大最长的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