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举办“五谷参情妙手生画”豆画培训10月15日下午,为宣传繁荣抚松人参文化,文化馆特举办“五谷参情妙手生画”豆画培训,来自社会各界的豆画爱好者7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现场艺术氛围浓厚,培训老师陈红、陈凤从事豆画艺术多年,通过对前几辈豆画艺术的研究,在创作过程中形
分享
根雕艺术,取材于枯木树根自然之势,溢自然之美,经过艺术加工,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以其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将根艺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登上大雅之堂,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因远镇安定村,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白族“草根”根雕艺术家
非遗剪纸进校园妙手巧剪纸生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举办“非遗花开,春色满园”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特邀昌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徐小玲老师来校授课。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端午将至,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等习俗,而许多年轻人大概不知道,剪纸也是庆祝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旧唐书》载曰:“五月五日,剪艾为人,悬门户上。以角黍相馈遗。虽其来已久,然至唐则家家如是。”葫芦(谐音“福禄”)、蝴蝶、牡丹花……它们不但起到装饰作用,还有
1月12日上午,在农历兔年来临之际,为让小朋友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非遗剪纸技艺,萧山区文化馆北干分馆联合北干街道天悦社区,在社区文化家园开展“妙手剪花,非遗迎新”儿童剪纸活动,特邀杭州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吕莉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课。吕老师耐心地做指导示范,从折叠到剪法,再一步一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日,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举办了2022年“妙手天工”非遗系列体验活动,活动通过动手体验剪纸的乐趣,欣赏原汁原味的白局表演,旨在让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保护的阵营中来,坚定文化自信,延续中华精神,在体
中新网广州11月21日电题:广东“文物医生”李涛:妙手匠心让文物起死回生中新网记者程景伟在纪录片《南粤工匠》中,一件残破不全的清朝光绪年间书法名家作品,摆在了2021年“南粤工匠”称号获得者、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有机文物修复组组长李涛的“手术台”上。由于在岭南
一件千疮百孔的书画,一堆破碎的瓷片,经过修补、装裱,得以重获新生,再现风华,这是艺术修复的神奇,也是文物艺术品修复师的日常。事实上,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里看到的很多名画都离不开历代修复师的精雕细琢,《蒙娜丽莎》就修复过70多次。围绕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胡一川的代
匠心编柳妙手生花(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图为博兴县柳编手艺人的作品。本报记者李蕊摄核心阅读毫不起眼的柳条,可以编出来什么?1万多把“鲁班锁”组成的巨型灯笼,上海世博会展馆外墙,造型可爱的手工艺品……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重视国家级非遗项目博兴柳编传承发展,将非遗传承融
本报记者张帆古籍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本见证。近日,首部中华古籍活化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上线。该片讲述了学者和艺术家修复古籍、演绎古籍内容,让古书“鲜活起来”的故事。首集《古籍里的盛宴》中,美食家卢冉根据古书记载复原了“蟹酿橙”“素
正定非遗|小小剪刀手中拿妙手回转现千姿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把小剪刀下呈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剪纸艺术在北方还是比较广泛流传,几乎每个地域都有剪纸“能人”。在正定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过七旬,一把剪刀妙手回转现千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
“妙手映初心”东营市剪纸艺术作品展6月20日在东营市文化馆开幕。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大力讴歌建党百年来时代变迁和记录黄河入海口的巨大变化。据了解,此次展览由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文学艺术
两条游动的金鱼活灵活现,由红到白的渐变色,飘逸灵动的尾鳍;一只坐着的小猫呆荫可爱,毛绒绒的外形,微微歪着脑袋……这是两幅由我区非遗传承人、黄湖镇虎山村村民姚秀林创作的苏绣作品。她几十年如一日,手不停针,创作出一件件让人惊艳的苏绣作品,曾荣获第三届余杭艺术节民间造型艺术展
化石医生妙手“复活”24米长恐龙本报记者带你了解化石发掘、修复、装架等科普知识,揭秘“化石医生”是如何工作的马门溪龙、峨眉龙……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在灭绝后留下了很多神秘故事和想象空间。通过对化石的精心修复,专家可以让这些远古生物重现在我们面前。4月22日是第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