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聚首,天宝芳华。“圆明园兽首暨文物展”日前在香港城市大学般哥展览馆正式揭幕,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四件铜兽首原件。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闪耀香江,激荡起中华儿女的浓浓爱国情。踏入展馆,一场跨越百年的圆明园之旅
分享
3月14日,“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特展”开展仪式在荆州博物馆举行,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牛首、虎首、马首、猴首、猪首齐聚荆州博物馆,这也是五尊国宝首次在湖北同台展出。本次展览由荆州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联合举办。此次展览除马首为复制件
圆明园展览馆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东北隅的西洋楼遗址景区内,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建筑面积643.4平方米,布局上按方位可分为东、北、西三座展厅,北展厅空间面积为402.5平米,东、西两展室空间面积各为108平米。本展览馆主要分为“远逝辉煌”、“巨变沧桑”和“圆明重光”
据“圆明园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8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圆明园免费入园。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全民国防教育的普及,美、英、法、意、匈等国都设有与国防教育日性质和功能相类似的“国防日”。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
近日,热心市民康睦先生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了家藏的1933年版《实测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遗址形势图》。该实测图首次采用现代科学测绘手段,保留了圆明园最准确的地理信息,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一份关于圆明园遗址的实地测绘图。70多岁的康睦曾是一名学者,一直关注历史和文物。一次偶然
近日,圆明园家具作品《万荷》系列在北京正觉寺揭晓,这是圆明园罹难160年来首次推出古典家具作品。《万荷》由知名古典家具艺术家陈玉树主创。《万荷》由“嘉莲”、“合壁”、“贞度”、“绽香”等多件作品组成,包括镂雕荷花纹罗汉床、红木雕西洋花扶手椅、红木花鸟纹顶箱柜、夔龙
长安街与南河沿大街交会处,红色的城墙像一块纱幔遮住了贵宾楼饭店半面容颜。这处中西合璧的五星级饭店已经闭店改造近两年。据悉,贵宾楼饭店装修装饰工程进入竣工验收期,最快将在2020年年底恢复营业。升级改造后,建筑外观保持不变,延续历史感;内部机电设备全部换新,将更节能、更智能
国家文物局划拨马首铜像入藏圆明园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
原标题:曾流失海外百余年的马首铜像,年内将回到圆明园去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
国家文物局回应重建圆明园建议: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开答复称,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
9月8日,国资委轻工机关服务中心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流散文物1件。此文物为太湖石,上面刻有乾隆皇帝为圆明园狮子林题写的两首诗句,其一名为“假山”,其二名为“右假山”。这件太湖石及长方形须弥座经北京市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为圆明园狮子林流散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
原本只能在文献和样式雷图纸上了解的圆明园舍卫城模样,通过考古发掘慢慢立体丰满起来。记者昨天获悉,经过半年的考古工作,舍卫城第一期500平方米考古发掘已经完成,这座“园中佛城”南城门区域已经有了大致轮廓,专家还发现了与现存样式雷图纸记录不一样的地方。舍卫城是圆明园中专门
昨天,刚刚回家的马首与其他六尊已经回家的兽首铜像一同在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亮相。这个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展览,重点为观众展现了600余件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观众可到国博北2、3展厅一
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今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为圆明园马首铜像揭幕,并向捐赠者何鸿燊的代表何超琼颁发荣誉证书。马首今后将回归原属地,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中新网)
11月13日上午,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圆明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12尊兽首铜像流失海外。截至目前,鼠首、兔首、马首等七尊兽首已回归。2018年,一件疑似流失龙首的拍品曾现身拍场;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至今下落不明。(中新网)
圆明园:在10万片瓷器碎片中修复文物修复后的11件文物成品将在圆明园展出,同时进行3D扫描,收入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近日,继首批修复完成6件文物后,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项目二期,继续修复圆明园出土文物11件,涉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还将首次修复雍正青花碗。修复后的11件文物成品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最近,圆明园一项“奇观”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圆明园考古出土的古莲子,昨天在圆明园荷花基地首次盛开。据了解,2017年,在长春园东南隅的如园遗址,工作人员在进行遗址考古的过程中陆续在镜香池内发现了11颗古莲子。其中3颗古莲子送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进行年份鉴定,剩
本报北京电(记者施芳)圆明园“修复1860”项目日前启动,首批6件官窑瓷器将在5月底前完成修复,团队可预约观看修复过程。首批修复的瓷器包括1件青釉鼻烟壶、2件青花八宝万福如意瓷砖、1件康熙青花龙纹碗、1件康熙红釉碗和1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都是官窑精品。这些瓷器修复后将在圆
央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圆明园近日启动大规模修复文物项目,对海量文物碎片进行拼接修复,大量深埋地下百年的珍贵文物出土,其中仅瓷器碎片就高达10万片。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透露,第一批修复的包括青釉鼻烟壶、青花八宝万福如意
正月十五,圆明园遗址公园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市民游客阖家出游,赏宫廷花灯,看舞龙、京剧等皇家灯会传统项目,感受皇家特色的元宵佳节。皓月当空悬,花灯闹元宵。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圆明园在绮春园、西部景区等处设置了28组灯彩展示,正大光明殿灯组、龙腾盛世
1月28日,在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圆明园公布大宫门考古遗址发现成果,包括大宫门遗址、东西门罩遗址、金水桥遗址、河道遗址等。近期,圆明园将启动对大宫门片区的保护工程,未来这里将有望分三部分展览对公众开放。图为大宫门遗址发掘现场发掘出的河道遗迹。据介绍,大宫门
一件疑似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之龙首的拍品日前在法国拍出240万欧元。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透露,买家为华裔。他称,综合各种因素,自己“认为这件东西是圆明园的”。但他也向记者坦言,确实有其他专家对这件拍品的真
欢迎回家!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yíng)近日重回祖国怀抱。11日,这件流失海外百余年的文物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