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界据【云冈区新闻中心】发布消息:为深入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充分发挥非遗的价值优势,寻求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将非遗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近日,云冈区在高山镇启动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活动现场特邀云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冈晋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夏如斌进
分享
魏碑故里天下大同——“云冈杯”第二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自开展以来,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市民朋友们的广泛关注,观展热情持续高涨,北魏文化园园内空间已无法适应不断攀高的观展人数。为了给大家提供更优质安全的观展体验,经组委会研究决定,从10月28日起,将展出地点由北魏文化园调
中新社大同6月29日电(记者胡健)身着北魏服饰的“工匠”在1500年前的云冈石窟前,再现昔日开凿石窟时的场景,主持云冈石窟开凿的“昙曜法师”和白衣少年在大佛前演绎《马识善人》双人舞……28日晚,《又见云冈》大型实景秀在位于山西大同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首演。《又见云冈》
中新网太原6月13日电(杨静刘小红)“通过举办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活动,依托一个世界级文化IP(云冈石窟),盘活一座古城(大同古城),扩展一个‘朋友圈’(‘京津冀晋蒙’大同会客厅暨‘连理同庆’友好城市协作体),吸引一批重要客群(青年群体、儿童研学群体
“请大家扶稳坐好,咱们马上要发车了。”4月30日,当古城(清远门)直达云冈石窟旅游专线1551号公交车驾驶员董师傅热情招呼乘客坐好后,公交车缓缓启动。为了方便“五一”假期市民和游客出行,4月29日至5月3日,市公交公司在原有通往云冈石窟景区3路公交线增加运力的基础上,临时增设一条古城
中新网太原6月16日电(杨佩佩胡健)历时70天,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17窟如期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于16日正式对外开放。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是指利用3D扫描等数字技术,对石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数字档案,为石窟今后的保护、研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第17窟又名“弥勒
云冈石窟第17窟暂时封闭从4月6日起,云冈研究院将对云冈石窟第17窟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采集期间第17窟将暂时封闭。第17窟是“昙曜五窟”之一,主尊是交脚菩萨造像,洞窟雕刻内容丰富、主题表现突出,堪称云冈石窟早期洞窟的代表之作。记者从云冈研究院了解到,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为建立完
中新社太原3月14日电(杨佩佩胡健)14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最大佛像所在的第5窟,完成设施升级改造对外开放。第5窟洞窟高17.4米,宽18.7米,进深13米。窟形为大像窟,后壁凿诵经礼拜道,造像题材为三世佛。窟内现存造像龛150多个,造像2300余尊,姿态各异。主尊高达17.4米,为云冈佛像之最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应妮)记者日前从云冈研究院获悉,该院将数字化复原第16窟,并首次尝试文物数字化回归。为什么选择16窟?云冈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告诉记者,16窟是云冈一期开凿的洞窟,但它是一期开凿最晚的一个洞窟。云冈石窟的很多佛造像流失海外,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
云冈石窟音乐窟正式对外开放据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云冈石窟三座洞窟经9年修缮后开放#。其中,第11窟为塔庙窟,其题记是云冈石窟研究的重要资料;第12窟是音乐窟,也叫佛籁洞,后室布局庄严肃穆,前室充满音乐活力;第13窟为佛殿窟。在云冈石窟诸多石窟中,有很多窟内都有以音乐舞蹈作为素材的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游客接待服务和旅游秩序管理等各项工作,大同市有关部门日前对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景区等在国庆节假日期间的开放事宜进行了公告。公告称,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景区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对全国游客不再免首道门票,自2020年10月9日起恢复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期间
中新社大同5月13日电题:云冈石窟: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中新社记者胡健“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的一席话
【习总书记谈云冈石窟: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5月11日傍晚时分,习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石窟规模恢弘,一件件雕塑艺术精湛,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习近平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