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统一战线京剧音乐会张派名家再演“党的女儿”王蓉蓉:一生只做一件事【《中国新闻》报作者华卓玛报道】“小小杜鹃花,花开满山崖……”一曲《党的女儿》的经典唱词,早已沁入无数京剧戏迷的心中。一唱一念间,张派名家王蓉蓉也成观众心中唯一的“田玉梅”。近日,“百年一心·山
分享
中新网廊坊12月13日电(宋敏涛高丹钰)“一张完整的宫毯要经过纺毛、染色、放大样稿、织作、平、洗、片、剪、整修等数十道工序手工制作完成。”13日,河北廊坊文安县孙氏镇五村华盛宫毯坊里,河北省非遗项目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子华通过直播平台为网友讲述宫毯织造的流程
中新网石家庄10月31日电(李玉素)“戏剧与其它文学创作一样,是寂寞的、艰苦的,是人生不断思考和慨叹的绵长旅程,能和戏剧相伴一生是一种幸福。”近日,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河北省总结座谈会上,著名剧作家、话剧《塞罕长歌》编剧孙德民如是说道。9月1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
在被大众熟知为“故宫看门人”之前,单霁翔干过不少不同的工作:在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做过东城区的规划编制;主持过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调查;参加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负责过城市基础设施和京郊区县的规划管理。1994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市文物局局长,从此走上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
一辈子为百姓唱好戏(坚持“两创”书写史诗)百姓的喜爱是戏曲传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来,我克服重重困难,把高质量、正能量的秦腔剧目带到百姓身边,百姓则用最热情、最质朴的情感回馈我,这是我艺术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
对话金鼎文艺“咖”系列报道②牛崇祥:将宿迁“非遗”传承一生宿迁网讯今年59岁的牛崇祥是江苏省非遗项目苏北大鼓第八代传人,被苏鲁豫晥观众誉为“大鼓状元”。18岁拜师学艺,至今已40余年,他一生致力于苏北大鼓的创作、表演、发展和传承,苏北大鼓早已成了牛崇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源起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8月24日下午,漯河百灵爱心艺术团和马路街街道友爱街社区联合开展“情暖夕阳,一路相伴”七夕文艺汇演活动。文艺汇演在舞蹈《五星红
8月14日上午,医疗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信念一生》全国首映礼在咸阳大秦剧院举行。陕西省卫健委副主任赵岚,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颜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勇锋、市政协副主席杜润民等出席并观看了影片。该影片主要讲述以已故的殷培璞教授为代表
从院长到院长,从学者到“网红”,被网民亲切称为“故宫开门人”的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今年4月宣布退休卸任后,他在7年任期中的改革与成就在网络上再度引起热议。退休后的他是“闲云野鹤”还是繁忙依然?这位资深的文物保护学者对于故宫有着怎样的感情?未来又有怎样的打算?在近期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王笈郭容)海派绒绣,三林瓷刻,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海派百工》首批60部8K微纪录片23日在上海正式发布。影片运用8K技术拍摄沪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生活故事,以独特的影像艺术语言记录传统工艺匠人“一生择一事”的专注。“海派百工”系列微纪
新华社天津3月17日电题:百岁教书匠一生赤子情——坚守在科教一线的百岁教授杨恩泽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黄江林张宇琪宋瑞他60岁学习计算机,80岁掌握商业数学软件Matlab操作,93岁还常打网球,100岁仍然坚守在科研教学一线……70余载教学生涯,孜孜不倦,桃李芬芳;几十万助学款,源源不断,
王娅(左)生前与她资助的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王娅,一个普通的名字,连日来在天津市民口中传颂。王娅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她致力慈善事业三十余载。今年2月16日,与胰腺癌抗争了11个月的她静悄悄地走了。在弥留之际,王娅听说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不仅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
5岁登台演“娃娃生”,10岁拜师学花脸……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的一生都在与中国戏曲“打交道”。画起脸谱、穿上戏服,年近八旬的尚长荣甫一站上戏台,便成了戏文里的霸王项羽、枭雄曹操,唱念做打毫不含糊。一如其父亲、“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一贯以来的艺术要求——最腻味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