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研讨会在京召开
7月25日上午,北京。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红旗出版社,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主办的陈崎嵘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曾镇南,《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吴秉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贺绍俊,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王必胜,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彭程,《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求是》杂志原国际编辑部主任杨发喜,《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化评论版主编王国平,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以宁波舟山港发展史为主要内容,以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建设为延展,真实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宁波舟山港建设的宏伟构想,着重书写浙江省委省政府、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浙江海洋港口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指示精神,协调各方,苦干实干,变理想为现实的动人业绩,形象展示浙江海港人的时代风采。
李敬泽说,陈崎嵘是一位新锐报告文学作家,他的眼界、眼光、站位、胸襟,对浙江的关注,以及投入的高度热情,造就了《东方大港》是一部有分量的、厚重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报告文学在反映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方面又一个新的重要收获。
杨霞云介绍了本书的出版经过,她还说,作为全景式记录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的纪实文学,《东方大港》生动展现了宁波舟山港正一步步从大港向国际强港挺进的一个卓越分支,而这也正是组织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和意义所在,目前这本书已经入选浙江省“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也入列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项目,今天的研讨会对于《东方大港》将是一个全新的启程。
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章建成在宁波与现场连线。他说,《东方大港》作为一部洞察历史、观照当下、放眼未来的时代大作,一部基于聚焦新时代中国港口发展的原创之作,展现了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懈探索与开拓创造,也彰显了陈崎嵘先生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文学造诣、强烈的家国情怀。他还说,本书出版后,浙江海洋港口发展的步伐并未停歇。一年时间里,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首破12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箱俱乐部”港口。
何建明从上海发来祝贺视频。他说,陈崎嵘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人,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报告文学,令人惊喜。不论从格局、叙事、架构和文学性来看,这部作品都处于中上水平。他还期待地说,希望陈崎嵘再写五年,去冲一冲鲁迅文学奖。
与会专家围绕《东方大港》的当代价值、文学气象、人物特色、语言风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气氛热烈。
大家认为,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勃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成功样本。这是一部宁波舟山港发展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的见证之作。陈崎嵘以一名记者的责任和敏锐的洞察力,多次蹲点采访、现场调查,在深入的采访中挖掘素材,获得了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又以作家高超的文字表现力,浓墨重彩书写海港发展历程,展现宏阔的时代背景,抒发了对大国海港发展战略的自豪之情。
在研讨会现场,陈崎嵘介绍了《东方大港》一书的创作过程并向支持采访、创作、出版的单位、领导、师长、朋友以及读者表示感谢。陈崎嵘说:“我写这部作品是真诚的,虽然我是一个报告文学初学者,但作为一个老党员,我应该在建党百年之际,创作一部歌颂党、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品,表达一名党员作家的心意。我写这部作品是认真的,为了这部作品,我收集资料花了6个月,在海港采访了4个月,创作了4个月,修改了8个月,我跑遍了宁波舟山港所有的港区。”陈崎嵘还说,这部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作品用艺术形式形象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海洋港口发展战略,讲述宁波舟山港超常规发展的生动故事,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浙江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