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玩转非遗 暑期民族课充满欢乐
7月19日上午,施秉县2022年非遗课系列暑假班在“刻道之乡”杨柳塘镇屯上村开课,首期课程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刻道》培训。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为期10天、共40个课时,由《刻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通贤,省级非遗传承人龙阿褒等进行授课。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暑期放假学生,年龄均在9岁至18岁之间,内容包括讲解《刻道》起源故事、《刻道》歌棒符号识别、《刻道》歌曲演唱等,同时借助已经完成的刻道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培训班通过现场教学、二维码视听学习,多角度吸引学生兴趣,一展歌喉学苗歌。
“我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学,从刻道的起源开始,一层一层讲出来,他们才会懂,因为刻道文化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要是没有一代一代传下来,以后他们不晓得。”《刻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通贤说。
本期前来学习的学生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施秉作为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施秉县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这个宝贝,以非遗进校园、校园非遗研学体验等丰富学生课堂,同时在暑期开展非遗课,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的同时,也在非遗传承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学习《刻道》,在暑假的时候也学。虽然这个《刻道》很长,练习时间很短,但是我是真心把这《刻道》学好,传承下去。”学生吴小玲说。
暑期非遗课的开展,不仅可以照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在暑期得到安全陪护,也学习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上了课堂,把他们的安全问题宣传到位,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刻道文化,也让在外面务工的家长可以放心的把学生交到我们暑假班这边来。”杨柳塘镇屯上村副支书吴邦艳说。
暑期非遗课,后续还将会开设《苗绣》《苗族剪纸》《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芦笙舞》《板凳舞》等课程,让村寨里的孩子们玩转非遗,度过更加充满欢乐和特色的暑期生活。(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杨健 吴昌梅)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