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时间:2022-06-12 11:08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云南日报

我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乌铜走银、陶器和锡器制作技艺承载工匠精神,建水西门豆腐、永胜水酥饼和德昂族酸茶浓缩舌尖艺术精华,白族扎染、彝族服饰和佤族织锦彰显绚丽民族风情……6月11日,2022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云南美术馆拉开序幕。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方式,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以及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与往届相比,本次系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持续时间更长。除举办非遗项目展示、文物鉴定、云南非遗公开课等活动外,还首次举办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和云南非遗影像展。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将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在全省范围内征集评选出一批独具云南地方特色的非遗伴手礼,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伴手礼作品于6月至7月在云南省文化馆集中展示、评选,7月至12月对入选作品进行公示、展览。云南非遗影像展整合了我省与非遗相关的摄影和短视频作品,于活动现场集中展示,全面展现云南非遗保护成果及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鲜活画面。

启动仪式现场,3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了展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参展项目包括白族扎染技艺、云南围棋子(永子)制作技艺、皮影戏(腾冲皮影戏)等,充分展示了云南非遗的价值与魅力。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说,他从事乌铜走银制作几十年,从家庭作坊发展到开设传习馆,将传承、展示、体验、销售融为一体,推动乌铜走银技艺不断发扬光大。作为传承人,要担好肩上的担子,把技艺、经验和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自2006年以来,我省已连续16年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广泛挖掘和宣传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展现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民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浓厚氛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各项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绽放迷人光彩。

近年来,我省加大非遗立法保护力度,推动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非遗传承传播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非遗与旅游持续深入融合。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