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那诺中心小学“课间棕扇舞”锻造民族情怀
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哈尼族传统民族文化,那诺中心小学把哈尼族棕扇舞引入学校,并编入校本教材,作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学、大课间操、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每天的大课间操上,那诺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手拿棕榈叶,头戴银光闪亮的鸡冠帽,像一只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形态,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如白鹇展翅,上下晃动,划出优美的动律。棕扇舞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哈尼人民崇尚自然的博大情怀,表达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哈尼族棕扇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族棕扇舞起源于元江县那诺乡一带,动作幅度大,舞蹈风格彪悍,象征奔放的哈尼族性格。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男性模拟动物、鸟类、农耕、祭祀、狩猎等活动,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鸟动作,各自翩翩起舞。因那诺乡常年有云雾萦绕于半山腰,翩翩起舞的哈尼族人民犹如站在云端舞蹈,因此也有“云上舞者”的美称。
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那诺中心小学将“非遗”文化哈尼族棕扇舞引入校园,从小教导孩子们学跳棕扇舞,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对“非遗”文化的尊崇与传承。从小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寓教于乐中向孩子们传递民族文化与精神,让民族情怀在校园内落地开花。(周正明)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