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传统非遗活动走进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漫漫7000年,滚滚长江水养育了江阴人,也孕育了属于江阴人的灿烂文化。在丰富多彩、璀璨斑斓的文化遗产中,故事传说、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节庆、民间知识与信仰等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历经千百年,又完好遗存,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澄江街道文化站协助下,“非遗”来到了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了江阴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各班幼儿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非遗”项目,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各种活动,接下来就跟随小编老师的镜头一起来看看吧。
马蹄酥
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饼,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后来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转,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和名称。因成品四周厚而中间薄,形似马蹄而得名,后来改为如今的菊花状。其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品尝了甜甜的马蹄酥,他们吃得津津有味,都说“好好吃”啊!
剪纸
一幅幅幼儿自己收集和制作的剪纸作品,都是孩子们对“非遗”的理解与传承。他们认真斟酌、细心制作的模样是对“非遗”传承的最好诠释。
粉盐豆
粉盐豆是由茶青豆炒制而成,口味咸淡适宜,香松异脆,是消遣之妙品,因其性平味甘,无毒、宽中益气、利肠胃功效,故江阴人对它情有独钟,常作为礼品赠送亲友。孩子们拿起一颗,吃得津津有味。
打莲湘
孩子们通过参观海报对打莲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孩子说:“这个棒棒和我们班的花棒好像哦,我也会!”连接孩子的兴趣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打莲湘”活动,通过欣赏到选出喜欢的动作一起来模仿一下,沉浸式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民族感受。
面塑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孩子们经过捏、搓、揉、切、刻、划等,亲手制作,体会面塑的诱人魅力,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
戏曲是国粹,为弘扬戏曲的文化传统,孩子们开展了认识戏曲服饰、“五彩脸谱 ”手绘、戏曲服饰走秀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段龙舞
我园的舞龙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民俗活动之一,在舞龙活动中孩子们听着鼓声,挥舞着龙,不仅乐在其中,而且强健了体魄。
采茶舞
人间最美四月天,现在正是春茶采摘最忙碌的时节。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跳起了采茶舞,乐曲动听,舞姿虽稚拙但也不乏有趣。
蒲草制品
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寻找香蒲草》、了解了蒲草的种类、价值,收集了一些常见的蒲草制品,初步学习编织蒲草的技法。
虎头鞋、帽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孩子们被这些特别的鞋、帽吸引,开展了收集虎头鞋、帽的活动,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虎头帽戴在头上,是不是像一只威猛的“小老虎”?
荡湖船
荡湖船又称跑旱船,是流行于江阴临港开发区申港一带的民间舞蹈。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传统的荡湖船一般有两人表演,一人扮演渔夫,一人扮演渔妇,渔妇坐船,渔夫划桨。于是孩子们就地取材,制作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荡湖船,看,玩得多开心啊!
珠绣
中国古代已有珠绣,珠绣艺术的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用途广泛,实用性较强。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珠绣饰品,他们相互分享了自己的珠绣饰品。
孩子们还把这些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此次活动把江阴传统文化和幼儿园课程相结合,让非遗文化扎根在孩子心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相信非遗文化的种子一定会在要幼孩子们心中茁壮成长!(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