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瓯北一小开设“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
“双减”新课程 文化共传承
——永嘉县瓯北一小开设“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
为丰富“双减”下的课后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永嘉县教育局深度联合,本学期多所学校推出了个性化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近日,记者来到瓯北一小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据永嘉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金哲丰副主任介绍,本学期在瓯北一小开设了永昆、瓯绣、瓯窑、米塑、竹雕、剪纸等六大非遗课程。
米塑是浙江温州独有的传统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当天课堂上,米塑传承人李秀明用轻泥替代米粉团,娴熟地捏出草莓、毛毛虫、鱼等栩栩如生的造型,小朋友们看得非常投入,一边看一边学,李秀明教学生们用揉、捏、掐、刻等手法进行制作。孩子们跟着李秀明的示范,制作得有模有样,有些孩子还想到了用铅笔、尺子去辅助制作。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可掬的小动物造型便完成了,看着亲手完成的作品,学生们的兴奋溢于言表。
在学习永昆的教室里,这次是针对一、二年级有声乐、舞蹈基础的孩子开课,艺术家张玲弟带领孩子们一起发现昆曲之美,让大家“乐在戏中”的同时,播下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种子”。
据悉,永嘉昆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文化遗产”的双重荣誉,通过进校园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教育,进一步丰富“双减”政策后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据瓯北一小校长胡益浩介绍,瓯北一小有1056名学生,39个班级,开展了33个社团课外服务项目,在助力“双减”课后服务中,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今年3月份开始,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后生活。这也是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非遗项目的学习和展示,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瑰宝,挖掘未来非遗文化的“潜在传承人”。(潘金花 )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