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文旅产业多彩多姿 

时间:2022-03-30 09:35 发布于:旅游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凉山日报

越西,因嶲水而得名。这里,生态优势孕育丰富旅游资源。这里,文化底蕴滋养深厚人文情怀。

近年来,越西县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城市建新区、农业建园区、全域建景区”理念,“以水为灵、以文昌文化为魂”主题,高位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文昌故里、水韵越西”“越动山水·嶲养福地”金字品牌进一步擦亮,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越西文旅产业在于多彩。1个国家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2个AA级旅游景区,12个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项省、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4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连串数据彰显出多彩而具分量的越西文旅产业迅猛发展势头。

越西的文旅产业在于多姿。文昌文化旅游节、油菜花活动、普雄尝新米节、苹果采摘活动、红军长征纪念馆……一项项新业态催生多姿越西文旅产业,注入无穷活力。

思路引领发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之下,“2124”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明确——

谋划双心驱动,龙头带动,做强越城镇和普雄镇两个城市中心;

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打造G245—S309文旅产城融合发展轴;

多彩串联,协同融合,发展零关古道、成昆铁路农文旅融合、文化休闲产业带;

片区划分,全域统筹,打造人文历史避暑康养区、新民农工文旅融合游览区、普雄彝族文化深度体验区、大申果庄生态休闲旅游区4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

越西以全域空间布局总领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全域建景区”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战略引领越西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越西以文化铸魂赋能,锚定发展方位、选准突破重点,着眼水文化、山文化、美食文化等,以水为灵、文昌文化为魂,相继打造文昌故里景区、天皇寺、苹果小镇景区等一大批旅游目的地,让人们在领略自然风光中进一步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

全民参与之下,全域建景区文旅融化发展氛围日趋浓厚。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越西迅疾谋划打造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红军长征路线等旅游品牌,对沿线南箐红军遗迹古道古驿站、中所古镇古村、越城古街古祠、新民保安梅花古驿道站亭等文化遗存深度挖掘与保护开发,坚决留住历史的“脉”、文化的“魂”,以文化力量浸润人心,将越西五大文化元素融合旅游产品开发,以文兴旅、以旅彰文,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小山古道遗址保护一期、今日山头雕塑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红军园、红军洞等红色文化遗址,正成为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古道文化感悟打卡地。

在发展中,越西始终坚持文旅产业首位发展,发挥越西旅游优势资源禀赋,高规格编制《越西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引领性规划,目前已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纲,以分期规划、重点景区规划和专项规划为目的规划体系。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非遗·国潮新春嘉年华”活动在越西一度升温。传统的春节与厚重的文昌文化相遇,“碰撞”出足够的人气和魅力。

一个月之后,“嶲”望的田野上——“金色之旅·浪漫越西”田园艺术活动“粉墨登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村集体引导,村民唱戏。”让村民在“自家”的油菜花田里“自唱自卖”,充分调动积极性,提升了参与度。

近年来,越西文旅产业布局发展中,群众性参与度始终是一个重要标尺——

坚持文化铸魂,成立中华文昌文化研究协会,深入挖掘研究文昌文化中“倡义举、劝进学,重礼仪、守德行,行善事、尽忠孝”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昌文化溯源地,擦亮文昌故里文化旅游品牌;

深入调查传统民间文化,挖掘培育本土文艺人才,组建文艺团队,送文化下乡;

全力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建设两个24小时书屋,举办免费钢琴、音乐、美术培训班、全民阅读“你读书、我买单”、残疾人文化周、“万人赏月诵中秋”等活动。

……

借势谋远,蓄力前行。底蕴深厚的越西文旅产业,正踔厉奋发、细描灿烂新篇章。(记者 苏勇)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