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三步棋”抓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大新县“三步棋”抓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为持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大新县走好“挖掘”“传承”“参与”三步棋,全力以赴将非遗物质文化踵事增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走好“挖掘棋”,让非遗走出“深闺”。组织非遗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屯,收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民间医药、特色小吃、传统节日等民间民俗资源信息,先后编辑印刷了《大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字资料汇编》《大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片资料汇编》《大新县民间山歌集》《山歌能把山海震》等书籍,调查整理了一百多个“非遗”线索资料,建起保护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目前,完成了下雷壮剧、大新古法制糖制作技艺、大新壮族彩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大新壮族天琴文化、大新何氏草药液等5个项目的申报工作,有 5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个项目列入崇左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好“传承棋”,让非遗后继有人。分别在龙门乡、宝圩乡传承人许秀珍、农廷兴家中设立大新壮族高腔山歌传承示范户、大新宝圩壮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示范户。目前,建设高腔山歌诗雷传承基地、诗三句传承基地2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宝圩“2.19”壮族侬垌节传承中心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13人列入崇左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利用传承基地、传承中心、示范户开展民俗演出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展示高腔山歌、诗三句演唱技艺、宣传壮族服饰制作技艺,通过表演迎客送客歌舞、制作五色糯米饭、舂糍粑、山歌对唱等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国内外民俗专家学者和游客相继前来考察,中国民族杂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展现了大新县文化特有的魅力和风采。此外,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一批传承人走上学校讲台,培养了一批批学生传承人。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区”文化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活动,持续开展非遗知识讲座,举办以“感党恩 跟党走”“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山歌快闪、党史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走好“参与棋”,让非遗大放异彩。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惠及寻常百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走下去。办好群众性节庆活动,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唱支山歌给党听”山歌展演及擂台赛、“党史知识大家学 红色山歌我们唱”大新县山歌作品创作大赛、“深化党史学习•助力乡村振兴”下雷山歌邀请赛等群众性节庆活动,为传承人展演展示、传习活动打造了宽阔的舞台,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山歌作品,挖掘一批优秀山歌文化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山歌的传承发展。利用丰厚的非遗资源,扩大本地壮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古法红糖守候悠悠乡情》《天然植物香染五色糯米饭》等短视频被“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推广,其中短视频《品大新春节年味》荣获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2021年全区“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作品。围绕“非遗+”做足创新文章,探索开展“非遗+电商”“非遗+直播”“非遗+旅游”“非遗+扶贫”的非遗保护实践,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实践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文旅大提速融合发展的力量逐步凸显。(作者:隆艳英)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