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考古发掘收获了哪些 

时间:2022-03-19 08:40 发布于:考古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

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西距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2020年5月以来,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组队进行发掘。墓地发掘区分为A、B、C三区,2020年发掘A、B区墓葬共196座,均为战国晚期以来的楚文化小型墓葬,多南北向。2021年发掘C区墓葬116座,其中14座为饱水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无墓道,多东向;葬式多仰身直肢,有少量屈肢葬,葬具分单棺和一椁一棺;墓葬形制、棺椁结构、随葬品组合、殉牲习俗来看,均为秦文化的中小型墓葬,墓主应与公元前278年秦军占领安陆后的秦人及其后裔有关,年代跨度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

开展的多学科检测研究包括碳十四测年、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残留物分析、成分分析、工艺研究和腹土寄生虫检测等,成果斐然。如利用多种同位素重建个体迁徙行为和生活史,清晰揭示了南北人群密切互动,为认识当时的人群融合情况提供了科技支持。

本次发掘主要收获如下:

第一,出土一批珍贵的文字材料。除M277出土遣策及铜鼎铭文外,战国末期墓葬M274出土一件长文木瓠(一种多棱体木牍),全文约700字,字体是典型的秦隶,瓠文记载谋士簽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近似。该瓠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文字最长的木瓠,形制罕见,内涵丰富,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学术价值重大。瓠文不见于传世记载,提供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丰富了战国后期政治史资料,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

第二,出土一批罕见的葬具木板画,年代为战国末-秦代和秦汉之际。题材均为首见填补了战国秦汉绘画材质与类型的历史空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现,对追溯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题材中秦文化特征鲜明,为研究秦人的葬俗葬仪、宗教思想、服饰文化与艺术造型提供了重要材料。

第三,出土一大批精美的秦文化漆器,这批漆器保存极其完好,其中不少工艺精湛、纹样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年代集中在秦代前后,为研究秦代漆器的生产流通、工艺美术和中国漆器发展史提供重要材料。

第四,清理一批难得的秦文化饱水墓葬,为研究出关秦人的丧葬习俗、生活状况和文化变迁提供重要材料。

第五,活化了秦汉帝国大一统进程中重要节点的历史场景。云梦是秦人统一南方的战略要冲,郑家湖墓地与楚王城城址及其周围的睡虎地、龙岗、江郭、大坟头等墓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年代均集中在白起拔郢至西汉初,这些墓主多是楚、秦、汉嬗递——秦汉帝国大一统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多学科研究也清晰揭示当时南北人群的频繁迁徙与交融互动。这些材料生动展示了秦文化与楚文化逐渐融合、统一于汉文化并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初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华文明大一统的进程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国家认同提供了典型案例。

节选自中国新闻网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