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考古成果发布 

时间:2022-03-19 08:37 发布于:考古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的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左右小土山上及周围。2018年5月-2021年12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连续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对西南3公里的产玉名山独山和二者之间发现的地下古河道进行考古勘探,并对附近白河两岸进行了小区域调查。

确定黄山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被3条地下古河道和白河围合,由山上和山下两部分组成,是南阳盆地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探明了遗址与独山之间的地下古河道、独山2处古代玉料开采地点,发现了与西北3公里盛产汉白玉和石英的蒲山之间地下古河道,探明了遗址、独山、蒲山之间的玉石资源供给体系。目前,主要考古成果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考古发掘确定黄山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第二,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文化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石家河文化时期也规模化生产玉石器,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与制骨遗存一起,为探索当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三,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群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生动再现了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原始场景。特别是“前坊后居式”大型连间长房中的F1面积超过15呼方米,极为罕见。

第四,揭露出以陪葬大量猪下颌骨、玉钺、弓箭、象牙器、少量陶器的大型墓葬为代表的屈家岭高等级墓葬区,人骨保存甚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可能具有编织功能的成束骨针的发现为中国史前纺织考古提供了重要材料。

第五,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第六,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标识性,灵宝西坡墓地、巩义双槐树遗址、保康穆林头遗址、沙洋城河遗址、淮滨沙冢遗址以及南阳盆地和其周围的西峡老坟岗遗址、淅川下寨、镇平安国城等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和南阳黄山遗址相类似的独山玉器,疑似为“黄山造”,这可能反映了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的交流范围已超出南阳盆地,到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北岸广大地区。

第七,已清理的重要遗迹均及时进行现场保护,多层次保存较好的史前文化遗存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节选自中国新闻网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