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清湖三村深掘历史文化,助力村落重焕生机 

时间:2022-03-16 08:32 发布于:旅游频道编辑:A001  来源:衢州文旅

千帆竞渡走钱塘,万商云集下苏杭。

六百里水上啊丝绸路,从清溪码头扬帆起航。

千夫挑担出仙霞,万宗货物入东南。

七百里咽喉啊通商路,从航山脚下举步丈量。

——《丝路清三》清湖街道清三村之歌

清湖三村是3A级景区村,位于仙霞岭余脉,背倚心航山、面临清溪水、仙霞古道贯穿其中,长台溪和江山港交汇于此,形成青草洲湿地,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清湖三村以“微改造、精提升”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做好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古村落的村庄特色、人文环境、建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大文章。同时依托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梳理挖掘码头文化、古道文化、船帮文化的历史底蕴,打造五精工程,使环境面貌和总体形象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让古镇重焕生机。

修旧如旧

还原古镇建筑风貌

清湖三村现有规模较大、保持基本完好的古建筑20余处(幢),均为砖木梁架结构,其中6处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庄以传统风貌建筑为主,现留存古建筑年代最远可至明朝中期,其余大部分古建筑为清代及近代民居。根据“最小干预”及“不改变原状”的要求,完全按照修旧的原则,从修缮古建筑、风貌冲突建筑整治和古道修复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保留旧物旧貌和修复古建古道,赓续历史记忆。

在现代建筑外立面改造时,秉承徽派建筑艺术特色,结合赣南闽北建筑风格,灰瓦白墙,花窗雕版,屋脊如龙,墙头似马,呈现出“古今辉映、蓝绿交织、远山近水”的典型码头商埠风貌。

古道修复是主道铺设用老石板铺装,小巷利用当地土石头铺装,做到修新如旧,确保村庄的传统风貌和整体风格协调,再现了清湖古村落的传统风貌。

挖掘人文

突出重要节点打造

为了让古镇成为追忆乡愁的最好去处,以“丝路清三,古道溯源”为主题,清湖三村专门打造了码头挑夫、千帆清溪等一批文化载体,制作了反映码头、商埠、古道文化的多处墙绘,在公泰酱园、李直故居、叶记行等重要节点设立公泰酱园展示馆、清湖书院和文学馆。又针对群众休闲空间较少的问题,专门谋划鼎新裕埂休闲广场、钱江南源第一码头、百工坊、心航山等节点。

非遗赋能

助力特色品牌树立

文化是古镇的魂,传承优秀文化是开发古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清湖三村坚持以文化立村,在历史文化村落建设和微改造过程中注重梳理码头文化、商埠文化和古道文化的历史底蕴,搜集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典故传说等乡村特色文化,挖掘传承民俗技艺,活化培育麻糍、豆制品、剪纸、弹棉花、竹编等非遗文化,打造“丝路清三”特色品牌。

重现繁华生机,再言清湖故事。下一步,清湖三村将联合清湖一、二村和清泉村推进以清湖古镇为核心的微改造精提升样板区和未来乡村片区实验区建设,突出“微改造+乡土味”,下足绣花针功夫,让古镇迸发全新活力。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