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燕山中学
历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发挥区域内非遗“家底”深厚优势,以系列化的非遗课程引领,创新课后服务。3月3日下午,根据中心统一安排,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者赵志刚、布艺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慧、济南剪纸传承人王涛三位老师来到燕山中学为初一学生做选修课讲座。
赵志刚以《舜城济南》为题分四个章节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第一节课,赵志刚从济南“泉城”称号的来历讲到“舜城”称号的来历,从舜耕历山的故事讲到千佛山上首条舜文化旅游线,从南门桥下的舜田门遗址讲到舜井锁蛟的民间传说,带领着同学们在商业开发区搜寻古舜井的旧址,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讲述娥皇女英的传说,从舜耕山庄讲到“龙腾舜城”的地铁3号线......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课程,仿佛遨游在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非遗文化走进课堂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学习方式,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创式方法, 使学生们懂得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命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命脉,传承非遗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应有之义。图片
随后,布艺手工技艺传承人张慧带着手造作品来到了课堂,她向学生们介绍了传统布艺的起源发展与形象寓意,讲解详细,如数家珍。给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传统非遗技艺的无穷魅力。
最后一堂选修课是由济南剪纸传承人王涛授课,王涛与同学们分享剪纸的历史传说、剪纸工具、剪纸符号、剪纸折剪、剪纸寓意五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到实际操练环节,大家非常积极踊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堂课结束,同学们都剪出喜欢的作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中,传统文化的基础滋养、源头活水和精神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