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非遗 | 传统民间舞蹈“棒鼓舞”
2008年,棒鼓舞被评为第二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棒鼓舞是一种由农民自发的传统民间舞蹈,很早就流传在涡阳县义门镇一带,以刘营为中心,沿涡河两岸向东、南、西发展。
棒鼓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场子在形式上,虽然和凤台、怀远一带花鼓灯的大花场及阜阳、颖上的红灯舞有些近似,但却不尽雷同。如演员用的五花棒、平鼓、小锣以及排势,显然与其他舞蹈不同。演出时,棒、鼓、锣节奏强烈,加上乐队在一旁伴奏烘托,气势异常雄壮,感情大为奔放。
据了解棒鼓舞发展于清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乐行聚捻起义后,凤阳人夏何秀成为捻军首领,张乐行令夏何秀组织舞蹈队,利用当地人民春节期间有十五天燃捻放荒的习俗,聚集民众,举行军民联欢,击鼓燃捻为舞,编排唱段,宣扬其政令。棒鼓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在民间已生根开花,成为涡阳县民间舞蹈艺术的代表性符号。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最新发布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