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有戏——2022春节精品剧目展演
好戏连台 别有韵味
——赣州市春节期间文艺演出掠影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别有韵味的“好戏连台”成为市民近日热议的话题,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长征剧院)、赣州艺术剧院、赣州大剧院等为主阵地的《赣州有戏——2022春节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在正月初五拉开帷幕,话剧、戏曲、交响音乐会和歌剧等各类文艺演出接连推出,为赣州市民奉上精彩演艺大餐,同时激发了赣州市文艺演出市场的活力,拉动高质量的文化消费。
话剧魅力
点燃观看热情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非常巧合的是,在2月5日和7日先后演出的话剧《阳明三夜》《福兮祸兮》皆为历史题材。话剧主人公既有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与赣州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王阳明,也有新近的考古“新贵”——海昏侯刘贺。《阳明三夜》通过新婚之夜、军帐之夜、丫山之夜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个夜晚,艺术性地展现了王阳明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历程。特别是在叙事方式上,主要通过对话来让观众进行想象,精彩的人物对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明朝的故事,其传递的内涵却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一如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福兮祸兮》是江西省首部海昏侯题材话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代海昏侯刘贺起伏跌宕、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这部话剧的表现手法非常独特,有考古学者和刘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历史情节里插入考证的内容,用喜剧的手法展现悲剧人物。演出结束后,现场有观众认为,“斗鸡”“下诏书”等戏剧动作的选择,生动有趣地呈现了海昏侯的性格特征,同时在戏剧节奏的把握上,能与龚遂诀别、太后心事等抒情段落构成冷场戏、热场戏的平衡。
虽然话剧上映时,恰逢春雨如注,观众观演却风雨无阻,现场气氛热闹,散场后则讨论热烈。有初次观看话剧的观众表示,没想到现场看话剧比宅家看影视剧有意思多了,第一次感受到话剧演员们的台词功底如此之强,那么一大段的密集性台词,演员不但“对答如流”,还要全身心投入演绎角色,让观众可以深入沉浸故事之中。舞美也是被观众夸奖的重点:大气的古典服饰、丰富的服饰色彩,且光是一个演员就有好几套不同的服饰,可见制作之精良。市民小曾是在外读书的大学生,他感叹“没想到在赣州也能看上话剧了”,而且话剧的主人公还是“家门口的历史人物”,不仅让他颇有亲切感,在看剧的时候也更有代入感了。
国粹戏韵
历久弥新圈粉
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终究要回归到剧场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身边的艺术,也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播、戏曲剧目的成长。在这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中,传统戏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地方戏也有国粹京剧,既有传统剧目也有现代创编剧目。
2月8日,长征剧院上演了江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获奖剧目,参演剧目兼顾赣南采茶传统小戏《上广东》《试妻》和采茶现代戏《一个人的长征》(选段)、《夏姑》(选段),从独角戏到群像戏,有轻松诙谐的生活小品,也有感人肺腑、弘扬苏区精神的原创革命现代大戏,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一大批从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戏曲演员不忘传统戏曲之本,继承传统,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打磨技艺,收获了剧院内此起彼伏的掌声,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与肯定。地方戏的优势之一在于更容易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能迅速营造亲切的氛围。市民郭阿姨是个老票友,平时就喜欢和同好在公园里搞一些自娱自乐的演出,还经常发视频到短视频平台上。她表示,自己十分爱看采茶戏,这次有机会在剧院里看专业人士演出,特别“带感”,遇到自己会唱的,忍不住在台下跟着摇头晃脑比手势。
相比于赣州人耳熟能详的采茶戏,由江西省京剧团演出的国粹京剧传统大戏《秦香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则给观众带来了更加新鲜的感受,不同的剧种也为不同的观演人群扩大了选择空间。由任丽玲、杨世丁、李天程、林翌、赵青风主演的传统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长达3个小时,出场主要人物就有11个,所涉行当有刀马旦、武生、武花脸、武老生、丑等,场面大、人物多、情节合理、节奏紧凑。在演出前便有戏迷互相交流,他们对杨门女将的故事不但熟悉,更是对本场京剧演出期待已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有半小时的武戏,十分考验戏曲演员的技法及功底,“枪架子”“刀架子”及龙套们的“小翻”等武戏程式更是吸睛无数、好评如潮。近几年,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戏曲产生了兴趣,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剧院上座率颇高,现场观众素养较高,其中不但有京剧票友,更有许多第一次观看的观众被国粹圈粉,甚至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耐心观演,并且恰到好处地叫好、鼓掌,可见传统戏曲在观众中仍有很大吸引力。
文化体验
提升城市品位
“赣旅迎春”文化惠民活动是今年春节期间备受市民关注的活动,《赣州有戏——2022春节精品剧目展演》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为充实市民精神文化活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联合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邀请江西文演集团旗下文演院线携六大文艺院团,带来精彩纷呈的好戏、大戏。优质文艺演出搭配本地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可谓锦上添花,更具吸引力。特别是这些演出分别在长征剧院、赣州艺术剧院、赣州大剧院演出,利用好本土剧院资源,对激活文化消费市场颇有助益。同时,通过报纸、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对活动进行宣传,使得更多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得以与观众见面。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为市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剧院商业演出与公益演出相结合,通过一大批文化惠民活动发展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纵观春节假期观看演出的观众群体,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群为主,符合春节假期合家欢的期待预期。本次推出的文化演出也包括儿童木偶剧目,兼顾老、中、青三代,票价设置合理,创造了一定商业价值,且有公益赠票,实现了多方位文化惠民,鼓励市民进行文化消费。在戏曲类演出中,我们可喜地看到,除了中老年观众还有不少青少年的身影,可见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对精彩的舞台充满兴趣。在记者采访中,很多观众都提到了“沉浸感”,认为这是在家看电视、刷手机,用小屏幕绝对无法获取的感受。看电视、电影,仿佛和剧中人物距离很近,但是在剧院,不仅和演员们的距离近,还有更加具体的交互感受,每个观众都能获得独一无二的观感。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各类文化体验场景和消费模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除了专业剧场,赣州市也有许多城市空间及商业体纷纷转变,把闲置场地打造各具特色的演艺场所,譬如举行户外音乐会、动漫嘉年华、汉服节等,市民的文化消费欲望愈发旺盛。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剧场开始打开思路、积极创新演出项目,以更加新颖的文化体验满足市民的需求。(记者 穆宇清 实习生 丁家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