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 讲述手艺人生动的传承故事
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讲述手艺人生动的传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奔流不息的活水源头,承载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
安徽省绩溪县持续探索徽剧的传承弘扬,通过设立徽剧童子班、定期举办徽剧演出等形式,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发扬广大。图为徽剧表演开始前,戏曲表演老师为徽剧童子班的小演员化妆。(安徽省绩溪县纪委监委供 唐祖怀 摄)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瑶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蒙山县开展“非遗文化——瑶族刺绣”宣传展示活动,图为小朋友现场参观瑶绣制作,感受非遗魅力。(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纪委监委供 廖永超 摄)
从渔猎时代开始,土家人的婚嫁、寿诞、重要节气等各种喜庆日子都离不开“打溜子”,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图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展示“土家打溜子”。(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供 郑兵 摄)
贵州“泥牛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泥塑艺术文化,其产品供不应求,已远销国外。图为贵州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泽富正在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制作泥牛,让孩子们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贵州省余庆县纪委监委供 穆明飞 摄)
新年来临之际,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朝鲜族群众载歌载舞、制作打糕。朝鲜族打糕是喜庆日子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它清香绵软、嚼之筋道,人们以制作打糕、吃打糕的方式,祈愿祝福、迎接新春。(吉林省汪清县纪委监委供 张安岑 摄)
重庆市巴南区姜家舞龙习俗是古代巴渝舞龙习俗的继承和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近20个品种,其中创新女子龙、女子板凳龙等特色舞龙种类,堪称重庆传统文化一绝。图为重庆市巴南区姜家舞龙习俗传承人李月华在“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活动”中教授外国友人舞女子板凳龙。(重庆市巴南区纪委监委供 何洲行 摄)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