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博物馆里“虎文物”之新莽时期虎符 

时间:2022-01-31 10:32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虎年到!

馆藏萌虎送虎“福”!

虎作为百兽之王及十二生肖之一,形象威猛霸气,民间借其阳气十足的特点来安宅辟邪,护佑安康。因虎与“福”、“富”谐音,还享有福运临门、富贵盈门之寓意。

时值2022壬寅虎年,谈到与虎“福”相关的文物,自然是来看一看收藏在大沽河博物馆里的一件新莽时期的虎符了!

这一件新莽时期的虎符,长11.2厘米,高2.4 厘米,重0.125千克,材质为铜制,虎作扁平卧虎状,耳目嘴鼻纹饰清晰流畅,虎四肢屈卧,尾巴上翘,局部可观察到有鎏金的痕迹。背部和腹部均刻有铭文。

虎符顾名思义,形制作虎形,多为铜制,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即从虎头至虎尾沿背脊中线剖开为左右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且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战国时期,虎符一经诞生,作为中国古代专用于调兵遣将的凭证使用广泛而长久。《史记》所载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魏国的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是虎符出现后实际运用的传奇范例,由此故事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牢牢控制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汉魏及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政权割据更迭不断,但虎符的使用却并未间断,形制也一如既往。

唐朝沿用虎符,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将虎符改为鱼符,期间还用过兔符、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明清时逐渐演变成令牌,动物形状的兵符退出了历史舞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