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皮影: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时间:2022-01-12 08:18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靖边皮影是陕北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龙洲是靖边皮影的发源地。相传靖边皮影来自明代宫廷。明代权宦魏忠贤垮台之后,大批服侍过他的艺人乐师被赶出宫廷流落街头,榆林总兵马大人收留了其中一班艺人带回榆林。清乾隆初年,龙洲出了个姓卢的道台特别钟爱皮影木偶,所以从榆林带回一班皮影木偶艺人扎根龙洲,从乾隆初期起计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活跃在全县及周边县镇农村大大小小的庙会舞台上,兴衰交替至今。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李季在靖边县镇靖完小教书。龙洲黄三山带领徒弟孙光昭等在镇靖老爷庙唱了三天会戏,李季场场不误。同时观看的还有靖边名流杜芝栋(会长)、姚以壮(现代剧作家,后任宁夏文联主席)。看完后李季大加赞赏,他说:“三边真是块宝地,我原只知道荒凉的三边孕育出中国名歌之冠---信天游,想不到还蕴藏着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木偶是中国戏剧之祖,皮影是世界电影之父。杜芝栋老先生逗孙光昭说:“孙石匠(孙家几代都是石匠)好好看住这块宝石。”当时的艺人们听不懂李季先生讲的话,姚以壮先生又给众人作了详细的解释。孙光昭先生终生铭记,在世时常常与人谈起这段佳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靖边皮影发展到顶峰,全县有六个皮影戏班——龙洲乡五家、三岔渠乡王达成一家。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大批珍贵的皮影木偶被红卫兵“破四旧”了。八十年代龙洲皮影艺人杨守仁、张占元、马宁康三家办起皮影戏班,八十年代末都已卖掉。目前只有龙洲魏俊斌一家皮影戏班在活动。

靖边皮影所用的腔调独特,与众不同,自成一格。既有委婉独特的江南丝竹为骨络,又有节奏明快自由的陕北风格作底韵。加之打击乐叫小戏大打,要求严谨。剧目丰富多彩、皮影造型逼真。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电影、电视对皮影的冲击也是理所当然的。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