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再添4名襄阳市级非遗传承人
近日,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五批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通知》,我市传统技艺传承人魏付娥(鹿头地封黄酒酿制技艺)、琚兴波(琚湾酸浆面传统制作技艺),传统美术传承人蔡世吉(枣阳剪纸)、王宏林(枣阳刻铜)入选第五批襄阳市级非遗传承人。
我市是久负盛名的黄酒之乡,民间自古就有“交了九月九、家家户户做黄酒”的习俗。《资治通鉴》记载,“甲申,帝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建武17年公元41年汉武帝刘秀还乡,大宴宾朋,饮用的就是黄酒。
美食“酸浆面”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兼收并蓄各个时代的饮食文化,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能存于乡野小馆,始终保留其原始的风格和特征。
剪纸艺术在枣阳民间历史悠久,一般分为年节习俗、喜庆寿辰、巫俗巫祭三大类,工艺手法包含“剪”“雕”两种方式,多以长寿、吉祥等为主题,用谐音、寓意等艺术手法,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刻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汉族錾铜艺术,工艺分为平面雕刻和髙浮錾刻,融雕、镂、錾、刻等工艺于一体。艺人以刀代笔,把铜做纸绢,运用细腻的刀法,铜铁相搏,铿锵奏进,镌刻出一幅幅具有浓烈金石韵味的书画作品。
目前,我市有省级传承人1人,襄阳市级传承人19人,枣阳市级传承人37人。这些入选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其行业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技艺突出,能很好地履行传承义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有助于增加我市文化自信,助力我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文旅局 李 军 毛雅茹)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