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举行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近日,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平阳县非遗保护中心执行承办的“传承瓯韵非遗 弘扬传统文化——2021年温州市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举行。
此次活动中,平阳县非遗保护中心邀请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善淼老师,将非遗项目米塑引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米塑,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米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温州民间工艺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以煮熟的米粉或是年糕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色彩纷呈,2014年,米塑被列入温州市第八批非遗保护名录。
温州民间有个习俗,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或庆祝寿辰,都要捏制米塑。据传,这一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经过千余年的传承,米塑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与北方的“面塑”并称为中国食品制作工艺上的双绝,也被平阳人亲切地称为“米人儿”。李善淼是米塑传承人之一,从18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与这些柔软、细腻的粉团已经打了50多年的交道。
在课堂上,李善淼向学生们讲解了米塑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巧,介绍了制作米塑的材料。由于学生们从未接触过米塑,李老师便从简单的金鱼制作开始,手把手开始教学。通过揉、捏、掐、刻、扮等手法,不一会儿功夫,各色米团就在李老师的手里变换成了栩栩如生的金鱼模样。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拿起工具开始制作起来,虽然第一次上手有些生疏,但在李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都做得有模有样,作品生动可爱。经过多次学习联系,学生们也变得得心应手,揉捏形状,裁剪装饰物,一个个完整的米塑作品便由此诞生了,现场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此次米塑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与非遗面对面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的非凡魅力,加强了学生们对非遗的认识与了解,引导他们传承和弘扬非遗。(平阳县非遗保护中心)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