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地涌出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集群与人才 

时间:2021-12-14 13:07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涌现了一批乡村就业非遗集群

经过各地、各非遗企业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全省不少非遗项目成为吸纳就业特别是农村群众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涌现了一批乡村就业非遗集群。

肥城市桃木雕刻加工农户5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加工桃木原料2万多吨,促进了农民增收。

莒县“世唯一”非遗工坊开设手绘 “农民工学堂”实训基地教学点十余个,免费提供产品制作、销售等培训活动,培训农民工近1700人,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鱼台县清河镇依托杞柳编制,打造杞柳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2万余人就业。临朐县初步形成规模的非遗就业项目有60余个,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年人均增收4万元。

枣庄市峄城书源笔业有限公司先后培养了50多名残疾人技师,人均工资每月在3000元以上。

培养了一批乡村非遗领军人才

在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中,全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军人才。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建成非遗精准扶贫培训基地,带动了300余名妇女和残疾人实现就业脱贫。

济南市莱芜区传统糊香食用油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谢梅木建成山歌非遗园、现代有机农业庄园,带动就业农户约1万余户,年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泰安市泰山石家面塑传承人石洪令常年开办下岗职工再就业面塑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与泰山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展大学生课程,每年培训1000余人次。

济南市济阳区柳编传承人张德兰举办了100多期柳编加工技艺培训班,培训学员达5000余人。金梦工艺中国结制作中心创始人尹崇芹,研发创作产品多达300余种。先后助力驻村第一书记开展脱贫培训活动,至今培训人员已达2万余人。

选摘自山东省文旅厅。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