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将揭新面纱
原始森林“展厅”+自然科普“课堂”
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将揭新面纱
11月27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从宜兴城区向南驱车20多分钟,途经丁张公路,进入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随着路边渐渐被翠绿色覆盖,便到了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拥有以杉木、松树、毛竹等为主的生态公益林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7%,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改造,正朝着集旅游、科普和自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加速发展,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健身、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为江苏省宜兴林场,于1950年3月开始筹建。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保护和培育原始森林,逐渐染绿了群山。1992年,宜兴林场因森林景观优美、自然风光奇特,具有开展森林旅游的良好条件,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了宜兴国家森林公园。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和天然博物馆,拥有全国最大的一级濒危珍稀物种野生小叶银缕梅种群基地,生活着200余种动物,国家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和白鹇时而可见。
当绿水青山的发展底色逐步绘浓,生态红利开始释放。去年以来,宜兴林场在市城建文旅集团的指导下,擦亮森林公园“国字号”招牌,在保留原始森林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打造景观步道、游客中心、科普长廊等一批基础设施,为广大市民游客接触大自然、享受“森呼吸”提供便利服务,将其打造成宜兴全域旅游版图上的新亮点。
眼下,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功能雏形已经显现。行走其间,停车区域、公共厕所、休憩小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设到位;融合石砖、草垛等元素,并大范围应用原木以及透明玻璃打造的游客中心、餐厅等场所,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很好地融入山水间;集中展示科普小知识、介绍动植物特性的科普小道“知·路”,让人一路走一路学;以小黑沟为核心的森林研学中心,以及以森林消防中心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中心,为景区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提供了阵地……“我们景区最大的优势,一是原始森林的展现,二是科普研学功能。景区的所有硬件设施,都是在不破坏原始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
宜兴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王金海介绍,作为景区的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将于今年年底试运行,明年正式开园。今后,公园将以自然为媒,常年开设植物辨识、动物辨识、昆虫辨识、微观世界、森林消防、野外生存和应急救援等课程,推动全社会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作为自然保护区,为了给予身处其中的动植物足够的理想栖居地,同时考虑到游客的人身安全,宜兴国家森林公园有一部分区域禁止市民游客入内。不过,下阶段,公园在完成园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后,将致力打造“数字化”园区。“通过‘数字化’园区建设,游客即使不来现场,也可以实现在线沉浸式体验游,那些游客禁止入内的区域,也能线上参观。”王金海说。此外,开园后大量游客的到来,也将为当地村民带来发展机遇。“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好了,附近村民可以发展民宿、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这样绿水青山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了!”王金海笑着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