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文广旅体局高标准筑牢文物安全三道防线 

时间:2021-11-20 21:53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临平文旅

临平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32处,其中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点)42处;国有馆藏文物25010件(组),其中珍贵文物679件。区文广旅体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文物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着力构建以“心防”为基础、以“技防”为手段、以“人防”为保障的“三防”体系,坚决守住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截至目前,我区已实现文物安全责任书签订率、文物安全隐患排查覆盖率、文物安全管理人员受训率、文保单位(点)和国有博物馆安全责任人公告覆盖率、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和国有馆藏文物完好率、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文物安全防护设施覆盖率六个100%。

以周密部署凝共识

5月以来,召开文物安全会议10余次,区领导先后带队踏勘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广济桥、玉架山遗址、杭州海塘(临平段)等重要文博文物单位10余次,研究部署文物安全大排查等工作。区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各镇街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纳入年初预算,并通过跟踪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以体制机制促落实

成立“区—镇街—村社”三级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区级层面建立完善定期会商、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协同公安、住建、消防等部门,严格履行文物安全监管职责,完善联合打击文物犯罪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文物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行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临平区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临平区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临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制度》《临平区施工工地地下文物保护制度》等,建立文物保护长效制度。

以宣传引导造氛围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加大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文物活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5月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30场次、文物消防应急演练15次,发放文物宣传读本2000余册。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组织100余名志愿者在广济桥畔开展“百人一誓·众人一心”守护大运河誓约活动,倡导市民树文明之风、践文明之约。

多管齐下,开展安全排查

坚持文物日常巡查与重大节日、汛期、火灾隐患排查等巡查相结合,针对文物本体状况、技防设施、安全责任制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加强问题整改落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出动10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保单位(点)200余家次,查摆整改问题26处。

“软”“硬”兼施,实施精准保护

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短板,增设摄像头等安全防护设施,完善覆盖全区文保单位(点)的监控系统,同时并入城市大脑平台和公安监测系统,实现对文物的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30幢砖木结构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实施“智慧消防”建设,分步分区域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推进,通过布设消防物联网监控、消防预警系统等,为文物设置严密的安全网。

点面结合,加强评估监测

完善文物保护状况评估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区文物安全评估,对文物安全风险种类和程度进行分析评估,针对性采取保护措施。加大对广济桥、桂芳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构检测监测力度,编制结构安全监测方案,增设监测管理平台、承载力评估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和监测数据多终端实时共享,为后续管护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压实工作责任,抓好文保“带头人”

压实镇街属地责任,通过层级式、网格式布点明确专人专职,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巡查、修缮利用及宣传研究等工作。今年,已修缮整治五杭公社红旗大队礼堂、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等不可移动文物5处。在全区42处各级文保单位(点)竖立100余块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牌,强化责任到人和末端守护,着力落实文物安全责任“最后一公里”。

组建专业队伍,培养文保“明白人”

在已有文物保护职能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区文物局,单设文保所,组建文物执法专业队伍,配强文保专业技术力量。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考古前置、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对镇街、平台分管负责人、文保骨干的培训。5月以来,累计举办区内文物安全管理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500余名,受训率100%。

鼓励社会参与,发展文保“合伙人”

健全文物志愿者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管理。5月以来,已招募文物守护志愿者200余名,有效实现文物保护工作向群众延伸。引导社会各界通过文物看护巡查、文物捐赠、文博志愿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等渠道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文物工作新格局。(文物和非遗保护科、办公室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