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凤岗镇实验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时间:2021-11-18 15:38 发布于:教育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11月16日下午,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的2021莞脉传承之凤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走进东莞市凤岗镇实验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道丰富的非遗文化大餐。竹塘麒麟舞麒麟位列中国四大瑞兽之首。麒麟舞也称为“武”麒麟,是中国明代宫廷舞蹈表演,南明灭亡时流传于民间。竹塘麒麟舞作为东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瞧,在麒麟舞的传承老师带领下,我校学生正与麒麟零距离接触。同学们从传承老师口中了解到麒麟的寓意——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在传承老师们生动的示范中,同学们明白了武麒麟的基本要领,并亲身上阵,感受了武麒麟的乐趣,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非凡魅力。

凤岗客家腊肠凤岗客家腊肠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小明先生,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趣的现场腊肠制作秀!首先,黄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腊肠的历史。紧接着,黄老师便将制作腊肠的工具发给同学们。同学们一个个穿好围裙,戴好袖套、帽子及手套,有模有样地铺好桌布,摆好托盘,准备好灌肠漏斗后,黄老师便开始边制作边讲解。在黄老师的演示下,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要诀。没过多久,一条又一条腊肠就在同学们的巧手下成功“出世”了。同学们纷纷贴上自己的姓名标签,满怀期待腊肠晾晒完成后,他们能领回自己亲手制作的腊肠!

凤岗客家艾粄凤岗小吃非遗传承人刘爱坚女士,给同学们带来了制作艾粄的材料。在刘奶奶的指导下,同学们各自发挥想象力,做出了各种形状的艾粄。活动结束后,刘奶奶还给同学们介绍了艾草的作用,孩子们也和刘奶奶分享了家人是怎么使用艾草的。最后,大家将自己制作的艾粄包装好后带回家,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凤岗客家山歌省级非遗项目凤岗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凤岗客家山歌协会的刘桂芳老师常驻我校,两年来坚持为我校中年级孩子们传唱客家山歌。课堂上,刘老师以有趣、充满激情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孩子们放声歌唱,表达着对客家山歌的喜爱。

我校有幸被邀请参加“凤岗镇客家山歌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十几位小小山歌表演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客家山歌盛宴。

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校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同学们感受到了非一般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埋进了同学们的心田。(罗慧文 涂文治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