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哪一年开始的当时是过了两个元旦节日吗
民国元年是哪一年,什么叫元年?
民国元年开始是1912年,也就是公元1912年1月1日,当时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据百科资料显示元年一指纪年的第一年,二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三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大改变的第一年。
民国是哪一年开始,为什么说当时过了两个元旦?
1912年1月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当日就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黄帝纪元是清末革命派所倡导使用的纪年方式。
由于要革命,自然不能用皇帝的年号作为纪年方式,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就持此论。不能用皇帝年号纪年,又有人提倡用孔子诞辰来纪年,而这种论调又被认为是假托先贤,没有理论根据,遂又作罢。兜来转去,三皇五帝又现金身,革命者们开始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
可是问题来了,黄帝有无其人尚待考证,其生卒年月更是不见诸笔墨记载。于是宋教仁便主张把公认的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纪年的事弄明白了,元旦的日子也就定下了,孙中山电文里所称的“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就是公元1912年1月1日。
简短地说,就是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改成了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1912年1月1日也是我国迎来的第一个公历元旦。因为民国以前元旦是农历,当时改为公历,当年就出现了两个元旦节日要过。民国1月1日称“新年”而非“元旦”,新的总是要顾及旧的,考虑到民间尤其是农村惯用阴历,月份牌上除了正大光明地标注阳历日期外,总有小字标注阴历日期。
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正式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上确定的,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